第72部分(第3/4 頁)
可以買很多吃的,喝的,用的東西,只是他真的捨不得花出去啊,寧願自己苦一輩子,也有把錢存下來留給後人。
這裡的“走了”是村裡對人“去世”的稱呼,在村裡很忌諱說某某人“死了。”一般都用“走了”來表達。
還有在村裡有一個很無奈的傳統,就是不管家裡如何窮困,老人們在去世之前都要準備點家產,用來分給後人們,而很多時候,老農在彌留之際,躺在床上都起不來了,這才把自己箱子下面藏了點錢等事情說出來,然後把兒女們叫到床前分出來,也只有這樣,節約了一輩子的老農才走得安心。
方文的爺爺當時得到的家當就是兩塊大洋,也就是銀元,有孫小頭,袁大頭,清朝龍等等,五個兒子分兩塊,女兒一人一塊,等兒女們都分到財產後,老人當時走的很安詳……
某春/晚的小品裡面有句臺詞是說:“人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人死了錢沒花完。”其實在村裡卻恰恰相反,“人活著,把錢花完了。”這才是真正的悲劇,老農走的時候也很難閉上眼。
想到這些,方文不由得有些惆悵,心裡感覺堵得慌……
“方文,你在想什麼呢?”素芬的聲音傳來。
回過神來方文出聲說道:“沒什麼呢,對了,我打算把村裡到鎮上的客運承包起來,你覺得怎麼樣?另外打算在公社辦一個診所你看怎麼樣?”
村裡其實有一個診所,但是其醫療條件還是算了吧,和廣大醫院一樣,進門甭管什麼病先把點滴掉上在說。
另外關於客運就更蛋疼了,村裡到鎮上總共只有三輛中巴車,也就是核載19個人的那種小班車,這也就罷了,關鍵是其車上一般只有九個座位,最後一排就佔了五個座位,靠前一排左右兩邊各兩個,其餘的空間都是留給村民們用來站的。
到最後,一輛這種小班車擁擠上五六十個村民也是正常的事情,往往連車門都關不上,美其名曰,這樣比較涼快。
到鎮上的車費是三塊錢,稍微遠一點是四塊錢,賊貴,而且只有趕集日這三輛車才出動,下午五點是最後一趟,過了這個時候村民要回村裡,要麼選擇走上兩個小時的路,要麼花錢打輛摩托車,價格在十二元錢左右一次,如果是麵包車,價格是摩托車價錢的三倍左右。
而不是趕集日那天,中巴車只跑上午,也就是中午一點是最後一趟,過了這個時間鎮上就沒有班車回村裡了。
到了現在2012年,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村民趕集是靠走路去的,去的時候還好,只是一個空揹簍,回來的時候購買了大量的東西,揹著個比較重大揹簍走上兩個小時,只為節約三四塊錢,真的很無奈。
還有這種中巴車幾乎都是那種在城市裡淘汰下來的,髒、舊、油煙味大、轟隆聲響,安全效能很難保證。
在城裡無論是公交車,還是客車,都有規定的使用年限,或是八年,或是十年,或者是時間還更短,超過這個年限這車就不能在城市裡上路了,但這些客車現在怎麼處理?呵呵,最後這些淘汰下來的車就到了這種偏僻的農村。
村裡讀書的兒童也是坐這種淘汰客車到鎮上讀書,一輛這種二手老中巴車也就兩三萬塊錢而已,或許價格還更低,實在沒什麼安全感啊,
“方文,你怎麼又走神了我覺得吧,承包客運也可以啊,不過開診所幹什麼,公社旁邊不是有衛生站嗎?”。素芬的聲音傳來。
方文笑道:“那衛生站你又不是不知道,幾個病床的被單一個星期都不見換一次,掉了鹽水的瓶子隨意就扔到窗戶外面,總共就一個老醫生,護士都是大媽級別,除了治治感冒發燒還能幹什麼。”
素芬想了想說道:“也是呢,而且還貴得很,去年我老漢重感冒去掉了兩天鹽水,就收了兩百多呢。”
方文笑道:“恩,那我現在就去城裡一趟,搞點錢回來,乾脆現在把客運和診所辦起來算了,早點忙完也好清閒下來。”
素芬疑惑的問道:“你現在還缺錢?你掙的錢在村裡估計幾輩子也花不完吧?”
酒廠的事情最近在村裡都傳瘋了,方文也詳細和素芬說了一下,關於唐老闆具體投資了多少也沒有隱瞞,完全沒這個必要。
方文出聲道:“呵呵,唐老闆的錢是投資了進來,但現在是我自己的私事,在說唐老闆投資的錢只能用在酒廠建設上面,只有等酒廠賺錢了,到時候我才能分紅。”
“這樣啊。”素芬也不怎麼懂。
“恩,不過現在猴兒酒不是出來了一部分嗎,半個月前就送了一些到蔬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