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等泥土慢慢沉澱穩固,這時候就可以在上面抹上石籽混水泥,這樣就成了村民屋前的院壩,既然可以用來曬糧食又可以加強房屋地基的穩固程度。
而在修盤山公路的時候所用的辦法也是如此,遇到彎道或是坡度比較高的地方,就用條石把外圍堆砌保護起來,然後填充上泥土就可以了。
設計師測量好地形後,用生石灰撒在路線上,然後村民們就沿著生石灰的範圍開始挖起土地來,石匠也紛紛就地取材,只要離得不遠的大巨石都開採出來,最後用來當條石。
另外還把鎮上所有的騾馬隊伍都請來了,所謂騾馬也就是馬和驢子的雜交,這在村裡很常見,川內的地形不合適養馬,也不適合養驢子,但村民們對這種高大的騾馬卻是極為喜歡,雖然比起速度不如馬,但卻比馬兒高大強壯,雖然其耐力不如驢子,卻又比驢子更能負重。
騾馬最適合在山道上運輸,所以這運輸水泥、沙子等等就交給騾馬隊伍了。
老農們挖土,半大孩子和婦人們負責挑土去填充,而中年漢子們就負責抬條石把保坎堆砌出來,鄉村公路其實修起來也方便,等把主路修好後,這時候就需要沉澱,然後在公路兩邊撒上石籽,這種石籽約莫嬰兒拳頭大,撒上石籽這是為了防止雨天公路打滑凹陷等等。
如果鄉村公里上沒有石籽,這道路就承受不了車輛的重量,時間一久,兩邊就會陷落下去,一到下雨天就是一片泥濘,別說車輛,就是行人在路上行走也困難,而往往車禍就是這麼來的,因為兩邊一凹陷,小車過去的就會卡住底盤,所以就只能左右盤旋著走,這來往的道路就不規律了,在轉角處就容易引發車輛碰撞等等。
不過現在這條盤山路有了唐老闆的投資就不在是問題了,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壓路機紛紛上馬,配合著村民大步往山寨上行進,這是要修水泥路呢,比下面的主公路質量還要好。
當然,路上所佔用的土地也是需要賠償的,雖然沒有城市佔地那麼誇張,不過其價格也讓村民們相當滿意,自然幹勁十足,很多村民都巴不得能佔用自家土地呢。
三天後,方文摘玉米的行程終於告一段落,在這樣起早探黑的幹下去就是鐵打的漢子也頂不住啊,這十來天,方文一共幫親戚們挑了一萬多斤玉米回來,而且大部分情況都是隻管運輸,每天也補充了大量的肉食,就這樣,也感覺身體發虛,下盤已經不穩了,在不休息,怕真得會給累出病來。
心裡也就更加佩服啞巴了,看看別人,一個人就能搞定八千斤。
說到這裡,也必須要提一句:村民們都病不起
村民們因為每天勞作,雖然吃肉的時候比較少,但在川內喜歡用豬油炒素菜,而且還有儲存油窖肉的傳統,也就是把煮好的肥肉放進油缸裡,油裡面還要撒上些許鹽粒,這樣這種大塊肥肉就可以和豬油一樣儲存很久,甚至一年的時間。又或是把煮好的肥肉先切片,然後在油鍋裡過一下,在放進油缸裡儲存,到時候要吃了,拿出來蒸熱就可以,但是這種肥肉嚼勁十足,村民稱為扯扯肉,早些年是村裡孩子最喜歡的。
還有每年都有殺過年豬的習慣,會熏製大量的臘肉,這樣其實村民們每天都可以吃上些油葷子,但也僅僅只是一些而已,村民們很少買新鮮肉吃,說通俗點身體一直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吧。
這樣一來,村民的體力雖然得到了補充,但又因為常年勞作,生病了又喜歡用些土方子,除非實在疼得受不了,這才去醫院檢查,而到了這個時候往往病情已經相當嚴重了。
這就是平時無大病,到了年老的時候往往容易生出大病來,這時候一場大病少說要幾萬,多者十來萬,甚至幾十萬上百萬,村民們又如何治療得起,一般情況下都是隨便吃點藥把命掉住,能拖多久是多久,什麼時候走了,也就認命了。
其實很多大病在年輕時調養之後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是現階段在村裡對於自己的身體都不重視,但說到底還是農村的醫療水平太差了,在鎮上連結石都打不出來。
你要問一個老農上次檢查身體是什麼時候?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從來都沒檢查過
川內偏僻村裡的五保戶,也就是孤寡老人一個月可以領八十幾塊錢,過年的時候政府也會送些禮品,如被子補品等等,但一年還不到一千塊錢可以幹什麼?恩,也足夠感冒的時候去打幾次點滴了。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村民們太節約了,好比在鎮上,一個每天以撿爛菜葉子,爛水果為生的老人,其走了之後,或許都有好幾萬的存款,不是這個老人不知道這些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