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我長這麼大從來沒吃過這麼香的東西,差點連自己的手指也一起吞下去,塗膜在烤羊肉上的調味品,可是京都《天山》老牌號。別有一番天然風味,若在老家,或許一輩子也想象不到世上會有這種好吃的東西。但在邊遠的山區,失去了一些東西的同時,也得到了一些在城裡得不到的東西,看來人生中有些事,恐怕是不能用得與失去衡量的。
“喂,喂!這麼平坦的沙漠裡,怎麼一點訊號都沒有?”也不知想給誰打電話的楊大京,失落的擺弄著自己的手機,卻現怎麼也打不通。
“好拉楊大哥。別打了,這裡打不通沒什麼不正常的,”我笑呵呵的遞給楊大京一塊烤熟了的羊肉,心頭卻有一絲擔憂。這大漠之中連一戶人家都沒有,更別說是訊號了。
楊大京在一邊鬱悶,兩個女人卻眼巴巴地盯著烤得直冒油的羊腿,肚子也“咕咕”的叫了起來。看來真的是餓了,於是她們就不客氣的接過羊肉,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你別看這羅圓圓長地甜甜美美,文文靜靜的,可這吃起肉來卻一點沒有那些淑女的架子,果真是一個豪爽的人!
“沒找到那人面魚紋彩陶盆的另一半,實在是件可惜的事,”羅圓圓一邊咀嚼著嘴裡的羊肉,一邊尋問道:“楊大京,你打算怎麼辦?”
考古人士與盜墓賊的出點,完全是相同的,都是想親眼見到最完美無缺的古代藝術品。目的卻不一樣,盜墓賊的目的是佔用,而考古人士的目的是瞭解古董所處年代的歷史以及當時社會的其它方面。盜墓和考古差距就在於看風水,現在盜墓賊比算命的懂風水,而古代帝王之家的墓葬,都是風水最好的地方,所以只要懂風水很容易現墓葬。
“找不到能有啥辦法?”來的也快,去的也快,或許這就是楊大京的性格。似乎是滿不在乎的他,慢慢吞吞點上了一支菸。吞下一口肉,也就在這個時候,他楊大京又想起來了小說《鬼吹燈》中的一個人物,對羅圓圓問道:“對了羅老師,小說《鬼吹燈》中曾經提到過“摸金校尉”這個職務,歷史上真有這個職務嗎?”
“當然有這個職務,不過這個職務並曹操所設,而是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設立摸金校尉一職,由手下山陽王休祐擔任,”羅圓圓見了楊大京的表情,不免有了些小得意,輕輕甩了個白眼給他。隨即又嚴肅道:“按道理說,這古今帝王第一盜墓賊應該是三國時代的東吳大帝孫權。孫權盜南越國王墓的確有這記載,是晉人王範所寫的名為《交廣春秋》一書所提到的。不過我在《三國志》一書中,並沒有找到這一記載,但這不是因為孫權盜墓不存在。我的老師也就是我們系主任曾經說過,《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編寫的這本書太簡單了,許多珍貴的史料都未能收錄進來。所以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看看確實看不明白,便下令中書侍郎裴松之作補註。
南越國王趙佗的墓雖然藏有寶物無數,但因為很注意反盜墓,所以直到3oo年後的三國時期,仍一直沒有被人現。據《交廣春秋》所記,孫權先安排當時在廣州的交州從事吳瑜,到民間明查暗訪,蒐集南越王墓的情報。但查聽多日,也沒有現一點線索。
但吳瑜並非一無所獲,他找到了第三代南越王趙嬰齊的墓。孫權聽到彙報後很乾脆地批示,還等什麼,立即動手挖趙嬰齊的墓。孫權真的是利慾薰心,當時正是三國混戰時期,北方的曹魏集團一直對吳國虎視眈眈,但孫權把邊防安全都放一邊了,派將軍呂瑜帶上幾千名士兵,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翻山越嶺,來到廣州。他們打著官方旗號,明火執仗,盜挖起了南越王墓。
;
………【第48章 神秘的黑影】………
南越王墓都是石室槨藏,建在山上,不像北方陝西、河南這些中原境內的陵墓四周都是土好挖。1983年,發掘趙眜的墓時,考古隊員的幾把洛陽鏟都是被石頭弄捲了口或崩裂。而且,南越王墓的墓道在封閉時都使用了大石塊,最重的近一噸,一兩個人根本無法開啟,發掘趙眜墓時就受到頑石的阻擋。在沒有現代化起吊裝置的情況下,呂瑜當年是怎麼開啟墓的還是一個謎。但可以想見,這班人一定費了老大的力氣,才把嬰齊的墓室掘開。雖然嬰齊的隨葬品沒有趙佗那麼豐富,但也是寶物多多,根據晉人王範所寫的《廣交春秋》所記,這個嬰齊穿著金鏤玉衣,身上的飾件是純金的,還有36個顆玉璽金印,三枚銅劍,銅劍上面還有精美的龍狀花紋。
盜了趙嬰齊的陵墓,那個孫權還不死心,又讓呂瑜將廣州城外四周的山嶺翻了一個遍,真的是挖地三尺,今廣州附近的不少山崗都讓孫權的人馬刨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