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合下於禮不合,但在家中置辦起卻也無過,於是木椅開始漸漸走進了官家士族的生活中,五年之後成為風尚,跪坐之禮也於十年後漸不興盛。
飲著劉曄使人從南方採購回來的香茶,穩坐於臺上看著“表演”,至少在外人看來,這確是一樁美事。
品茶之風也是從這時漸漸興起,倒令商人們喜笑顏開,來往於南北更加勤快,而他們也因為劉曄將代郡商會更名為“幽燕商會”,總部依舊在代群第一個分部卻於近日設於薊城,所以後來走南闖北漸漸默契地打起這個旗號,見到同屬與劉曄有商業往來的商隊,多會互相扶持支援,形成一股特有的凝聚力。也正因為如此,這個劉曄一時動念間成立的商會才會於後來成為當世最大的商人聯合體,利益與他關聯極多!劉曄從中得利不少,當然,麻煩也惹出了不少……
……
從午時七刻正式開始,到了未時六刻,過了將近一個時辰,可劉曄卻是大失所望之極。原來最先上臺來的盡是些膚淺無用之人。
其實,這也是劉曄並不瞭解現時士人們所奉行的行事理念原因了。荀彧、戲志才、田豐他們三個就不急不躁,依舊穩座品茗,時不時還偶爾低聲討論一下哪個文人經學理解有誤,至於武士相鬥他們倒是沒有半分興趣,後面自然有張飛,趙雲,典韋三個親自上場並主理。
現在計程車人們,特別是自認為有才的,他們骨子裡都是高傲的,自是認為越拖到後面出場越顯得身份。便是寒門士子,有此想法者,也不在少數。
於是,劉曄便在這種情況下頓時覺得口中特意使人清蒸過濾,再來泡開的清茶沒有半分味道。他自己身居高位,現時看得昏昏欲睡偏生又得時刻注意保持儀容莊重,在此正式場合有所失態後只怕不僅下屬要來提醒,就是劉虞只怕都得嚴訓。
古人重禮,這點是不容忽視的,劉虞不干涉他的政治軍事舉措,但在禮儀這方面,卻是不折不扣的家長身份,管教後輩理所當然。
“文若,志才,元皓,汝三人便主理此事,吾這便回州府中處理諸事!”
看不下去,劉曄索性不看,直接便吩付道。
“遵令!此等瑣事正因由吾等代勞,主公只需親自主持前三名的比試即可。”
三人一齊應命,然後由官職最高的田豐代為出言道。
劉曄心底想法,他們這等精明之人自然能知曉個大概,何況他們與劉曄一樣,都是有諸多事務處理,不可能全在這裡看著會試,於是在劉曄離去後,他們三人也各自商議,分時間段只留一人於此坐鎮,直到三天後的最後主試,再抽出半日時間隨劉曄一起評選。
先前臺上的劉曄看著不爽,臺下處於外圍的一輛幕布遮擋的車內也是一陣輕笑,這輛馬車位置比較偏僻,周圍並無多少圍觀之人。只聽得裡面傳出一個極為好聽的聲音問道:“萍兒,看來咱們來得早了些,臺上的盡是些繡花枕頭!早知道如此,還不如多呆一天呢,還是回去吧,明天下午咱們再來!”
呃,公子稍等,奴婢這就去教車伕迴轉。”
第一天,是魚龍混雜,只是上臺的盡是些小魚小蝦,那第二天,特別是下午呢?就如這位“公子”所言一樣,與之打著同樣主意的顯然不在少數。那就註定了即將到來的是一場龍爭虎鬥……
【07】劉曄改動文試題 典韋一力敗三甲
武鬥安排,劉曄當然不可能准許真刀明槍上陣,畢竟刀槍無眼,萬一有個閃失,自然會大招非議,得不償失是,但凡武鬥擂臺上使用的器械,俱是木製,刀槍棍尖上有粗布包好之白灰,一場爭鬥下來,再數各自身上白點,以此“文鬥”方式來定勝負。
前面龍蛇混雜的對戰,自然不需張飛,趙雲和典韋去自降身份一一迎戰,只有報名的數百人中最後決出的前三位才有機會對他們依次進行挑戰。
至於文鬥,劉曄本意是想選出務實有才之人,但經過劉虞提醒,也自覺第一屆不能太出格了,就算為了打響名氣,也得先重詩辭歌賦、德行經學。於是這些是淘汰出前二十名優勝者的所有的考題專案,便是由荀彧,田豐,戲志才三人商量親訂,其中包括了現場作賦,對辨學說等等,而且還有一條,德行有官長推薦者優先。
再後面的考題卻是由劉曄親出,便是田豐三人都不知曉其中究竟,這自然更構起了大批仗著各自家屬有些權勢,專好打聽內幕訊息計程車家公子們的興趣,若非家長也有不許,只怕就憑著想一觀劉曄這故作姿態,吊人胃口的考題,心癢不已的他們便要“勉為其難”地參加此次會試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