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3/4 頁)
之恩則必然加倍回報,是為曄之信奉觀念。隨後兩月吾便在依舊招攏青州百姓,以及教其有自保自力中度過,而對於徐州之變吾只在孟德大舉攻擊,訊息傳遍於徐州之時方才知曉!”
“管亥是吾收降青州黃巾時所遇威望最高。亦能審時度勢之人,故而命其攝為收編青州兵主將操演兵將,但因瑣事,曄並無時間與他細說幽州情況。當吾接知陶徐州被圍於彭城,派出信使教吾來救後,曄只得命管亥,典韋帶領前鋒大軍開撥,不想與孟德為敵,卻只為勸解兩方罷手而來,畢竟伯父之事。雖然陶徐州有過,卻並非其本意。戰爭征伐。苦得終究只是百姓而已!”
“原本徐州百姓近四百萬,如今卻只有不足三百萬之數,可見其遭受之苦難!而吾派兵行進過程中不斷有大批寇賊亂兵襲擾,接報後便使管亥,典韋二人如此佈局,便是打著將那些趁亂打劫之人全數滅盡!卻不想至於留縣竟遇上夏侯將軍突襲,一番問答更是因曄之疏忽無法使誤會消除……此實乃天意作弄矣!”
一番話語說罷。便是曹操都是臉色微變,不知其中還有這等細節。更不用說他屬下眾將了。夏侯淵明顯感覺到眾人看他臉色皆有變化,顯然認為他草率決定攻擊,又不細問其中究竟至使此等誤會,使曹操損失極大實在是罪責難免。
如此一來,他豈能忍得住?頓時圓瞪雙目,氣惱之極地大聲喝問道:“劉幽州所言是說留縣之戰是為誤會?吾軍損失四千將士、副將李曼成、更有騎兵人馬四百便可用誤會二字一言帶過?”
此話一出,頓時讓曹操屬下眾將想到這個慘敗結果,也不去考慮前時還埋怨著夏侯淵的魯莽行事,反而同仇敵愾地一起怒視劉曄。要看他如何說法。
“此事分明是你夏侯淵不問青紅皂白動突襲。我方管子智耐心答你問話,卻依舊被你兩語否定相攻。難道我等便由著你等殺盡而不反抗,這才算誤會錯殺不成?吾方受突襲戰死一千七百,受輕重傷過三千之數攜部下接信報後及時趕到,不過兩刻之後前軍八千將士便得全軍覆沒!吾主言及誤會,便是不想深究!汝卻依舊這般強詞奪理,是否真要再戰一場才顯甘心?”
這邊典韋當然不會讓作為主子的劉曄去回答這個問題,他寸步不讓地大怒喝斥讓所有劉曄方面將士皆想起了那觸目驚心地傷亡數字,頓時亦被激起了心頭火氣,齊齊怒視曹操那方眾將。
“吾等往攻徐州之事,天下盡知,此事豈能以誤會釋之?何況汝等分明是存著誘敵之計,若無主將許可,怎會知曉吾軍所屬後依舊使精騎追殺?”
夏侯淵對於此事可算是從頭至尾細想許多,當然不會因為典韋一句話而改變初衷。
“吾等趕到便見我軍陷於絕境,難道不把握戰機,反要奢求你夏侯將軍大慈悲,再停下來問話不成?至於誘敵之計吾主已有說明,是為誘猖狂之匪流而來,豈知你等如此強襲?”
典韋也不怕太多,若是就此翻臉,他還不信憑著三千精騎,以及劉曄的本事,會打不過曹操。
兩方針鋒相對,局面頓時緊張起來。
“好了,妙才不必爭了!子揚,依你說法卻是如往日一般,並非想與吾交戰。然則傷亡已成,汝不好與屬下交待;吾亦難安眾將之心!便如前時你所言那句天意弄人,操兵時便曾有言無論何人,皆不能阻吾報仇之路子揚選擇阻擋,那便請接戰吧!”
曹操並非不清楚劉曄話中漏洞不少,但現在沒必要去糾纏於細節,只說他們必須採取地態度,這才是身為擁用決策權地上位於此等場合應作之事。
“孟德,汝與曄並非必須為敵……至少,在現今和將來一段時間內,你我之目標一致,利益不會生根本衝突!本就是同路之人,何必非要存著不愉快心思?吾並未虧待俘獲孟德之屬下,若孟德願意撤兵,曄可以將留縣那場不幸之戰中全數所得還於孟德,包括兩千步卒,四百戰馬,以及李曼成!”
劉曄這番話再道出,不僅是曹操極他屬下眾將面面相覷,便是他麾下趙雲,典韋等人亦是驚訝之極,顯然未想到劉曄先前不說的打算卻是這般安排。
難怪劉曄先時不講,自己損傷極多,最後收穫的戰利品卻得歸還,若非現時正在與敵手談話關頭,只怕他們必然會問個究竟!
面對劉曄這個提議,曹操沉默了,他本心裡同樣是不想、同時也沒有必勝把握與劉曄爭戰一場的,而劉曄這個可算刻意吃虧的提議,實在是個極好的下臺之機!
那曹操他會如何選擇,而劉曄這個看似吃力不討好的安排背後,又有著何種深層含義?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