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頁)
,也是以“不善飲酒”為由教典韋全數擋之。居於陶謙為他安排的客房中時,更是不見外客,每日深居簡出,只找陶謙商量調配裝備事宜,等到三日後一切計定。謝絕了陶謙再為他設宴相送建議便帶著那些裝備離去。
他這麼做,自然是怕陶謙“誤會”,卻不想陶謙卻是人老成精,對於人情事故看得極準,劉曄如此刻意為之,反而使他起了疑心……
這也怪不得劉曄經驗不足,實際上無論他是高調行事,結好各大世家。亦或便如前時那般低調。都會引起陶謙的猜疑!
畢竟陶謙此時將徐州是看成自己的私產,而非前時那般只是代朝廷管理!心態不一樣。自然會對一切都是疑神疑鬼。
原本迎劉曄,是因為陶謙知道自己只怕擋不住曹操大軍進攻而不得不為之,那麼當陶謙意外得到一份情報,並且他隨後派人不惜傷亡地偵察證實其上所言:“曹操軍糧不敷一月之用的選擇就不會讓人意外了……
當劉曄得到曹操大軍勢如破竹地往攻徐州,已兵圍彭城而陶謙卻依舊未使人前來請他去作戰時,心下多作猜想下大略知曉了陶謙心意,對於這位早有“謙謙君子”好名聲地徐州牧,劉曄只能心底冷笑與之。
“名不正則言不順”,劉曄大軍客居東莞,先前便已同陶謙商議好在其危機請援時義不容辭地相助,現今人家不來請他卻無正當名義前去。
若是不顧此節非要前往,便算是助其解圍卻反會招人之嫉,更使他與曹操那份得之不易地交情化為泡影,這對於現時並不打算與曹操翻臉的劉曄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退一萬步來說,其實就算他不去救,徐州被曹操攻破,可兗州之變必使他立即退回!與剛剛平復人心不穩的徐州相比,兗州才是曹操的大本營,趁這機會這無主之徐州豈非還是他劉曄來收拾殘局?
或徐州無事,他劉曄拍拍**帶領大軍卷著充足糧草迴歸幽州,也是自身大賺一筆的好事一件,以後之事來日方長不是?
所以,劉曄是不著急地,他在東莞親自指導屬下練兵,閒時研讀《太平要術》,這日子過得也是有滋有味。上多出一紙密信,等他親自拆看再派人往來查探接頭,確認屬實後頓時朗聲大笑,隨著他地下令大軍開拔,曹操與劉曄真正意義上第一次交鋒也不可避免地進入了倒計時……
【28】圍彭城曹操心喜 截援軍夏侯衝陣
面三十里處現可疑部曲約三千人,未打明旗號,,正緩緩向彭城開來!”
彭城西門外五里外曹軍大營,一名探馬滾鞍下馬,到得中軍帳手持通行令信單膝跪地大聲稟道。
探!”
隨著這聲頗為威嚴的喝聲,這名小校大聲應命後,覆上馬奔出營外,再交接訊息去了。
“奉孝,吾此次征伐徐州,唯有汝未進言反對,這卻是為何?”
許是眼見破城有望,帳內高據主案的曹操以目光掃視諸位心腹謀臣,最後落定在一直未露喜色的郭嘉身上。現今時間已入六月,兩月時日已足夠使他將喪親之痛埋於心底而不露於形外。
現今圍彭城已有十日,而在此次征討徐州過程中,荀攸多次直諫反對屠城,而總管後勤的程昱則使手下殺人取肉,兩人常常吵得不可開交,見到勝勢已定,曹操索性讓程昱與荀攸先後回到兗州再催徵軍糧交由毛,呂虔二人運送。
“嘉實知勸亦無用,那又何必多此一舉?”
郭嘉見曹操明知故問,他便也直言回答道:“何況嘉以為,成大事有所為,有所不為!主公逢得如此之大不幸,若不舉兵報仇,卻亦會徒令天下人恥笑看輕!以此度之,興兵乃必然之事,我等臣下便只為主公盡力分憂即可,卻不需糾纏於無用之事!”
“奉孝之言深得吾心!然則既非出兵之事,汝何故愁容不散?”
曹操先前一意孤行。只是號施令。不問後勤是否足夠、不管手下兵士會否搶劫殺人,便是對郭嘉,他亦存著怕其反對心思故意不問,現時他自認為勝勢已定。這新來之三千兵馬只怕過不了夏侯淵設伏那關,這時才有心思來問計於郭嘉。
“嘉之顧慮實不知當講,或不當講……”
郭嘉面上少有的露出躊躇之色道。^^。。^^
“奉孝有言但講無妨。此營盡是吾之親信,絕不會傳於外間!”
帳內樂進。于禁,曹洪,曹仁四人也紛紛面上露出好奇之色,卻不知這平日出言毫無顧忌,私下行事也是放浪形骸,少顧禮法的風流郭才子卻也有期期艾艾時候。
“主公以為陳留太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