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3/4 頁)
人聽著覺得他誠意過人,不似作偽,若袁譚有推脫之辭,無論說得多好聽,那也是一個破綻,讓人無法信服。
“這卻是難辦了,本牧領大軍解圍後,孔文舉便領著家小往北投鄴城去了,劉幽州與吾父親大人袁冀州也頗有些交情,既然事已解決,吾等亦非敵對,子龍便領軍回去罷!”
袁譚反應也算夠快,這話倒是圓謊圓得頗有水平,扯出袁紹與劉曄並非敵對地事實來,未必沒有提醒趙雲意思,至於趙雲剛才口中那就是指他袁某人,指桑罵槐這個事實,也被他硬忍過去了。
“原來如此!但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看來孔大人走得太急,竟然連封親筆交待書信都未曾留下,短短几日間,只怕那賊子並未走遠,末將便先駐守此處,請袁大人費心趕上孔大人,教其寫封書信回來,吾接到立時迴轉。至於大軍駐紮此地糧草等物,既然換了主官,末將也就不求袁大人勞心破廢了,袁大人也不必愧疚於心,末將所帶糧草頗多……”
趙雲這番夾槍帶棒的話語說出,頓時讓袁譚臉色青白交加,話說到這份上,他也再無法找到理由來狡辯,沉默半晌後,終是想到了主意,這才強忍著自己積聚不少的怨氣道:“那便如此罷,本牧自會派人去辦理此事!”
找人尋到孔融手書,然後偽造一封,這技術含量並不算太高,只需過上三四日,時間合適送給趙雲,袁譚當然就認為大功告成。
“正好再告訴袁大人一聲,末將此來經常遇到不明旗號之賊軍攻擊,損失頗多,為保護劇縣安全並著為傷亡將士復仇,此段時間內,精騎會在四圍行動,袁大人只需管理好劇縣內政即可,將士也可多多休息不用出城。如此一來,逢得非吾軍之人,騎士便可直接將其剿滅,實在省時省力,為免不必要地誤會,還請袁大人依此辦理。
趙雲不緊不慢再加上的話語,讓袁譚氣得幾乎吐血,這明顯的威脅語氣使他意識到了只怕別有內情,但他依舊未想到孔融會在趙雲手上,原因很簡單
畢竟他來攻北海是沒有正當理由,完全就是突襲,如若以孔融請來他們調停為名,迫使他讓出北海豈非更是直接?雖然會招袁紹之忌恨,但劉曄與袁紹之間本就不是同道中人,這點誰都心知肚明,只是因為各自的顧忌,所以不想現時翻臉兩敗俱傷罷了!
至於有機會助孔融奪回北海,而劉曄不用,也是因為此地處於袁紹勢力包圍中,用遷民之計釜底抽薪自然用處極大。
於是,在袁譚忙於偽造書信,被趙雲使大軍以“保護”為名壓於劇縣三日間未出城之時,先是平安、高密、夷安、淳于、都昌、下密、膠東、即墨、壯武、挺縣、觀陽十一縣百姓在六日內有大半願意離開兵荒馬亂的青州而到早有安定之名的徐州,他們也被集中起來由管亥使小六領著的五千大軍護送有秩序地送往琅琊國。
同時,高密縣效的經學大師鄭玄和他的兩百餘位學生們,也在隨軍地孫乾勸說下,隨之離開轉赴徐州郯縣。
完成了大部份遷民計劃地管亥又將目光瞄向了除劇縣外的六處兵力幾乎抽調一空地六縣……
卷八:劉曹聯盟 第八章 呂布陳宮
六月五日,在其餘十一個袁譚並未來得及佔據之縣行遷民之事,他自然是很難知曉具體情況的。其雖然大軍聚集在劇縣,原本佔領的其它六縣之地卻也有少數部曲,當管亥領兵再召集民眾遷徙,袁譚當然不可能得不到訊息。
可當他得到了經過層層堵截後,好容易到手的訊息後,已經是三天之後,看著手中偽造的孔融書信,再看看那讓他大驚失色的情報。並未蠢到家的袁譚立即聯想到了,只怕孔融果真就在趙雲軍中,藉著這個機會收攏百姓,報先前奪城之仇!
聯想到這點的袁譚再也坐不住了,本來青州就沒多少人口,若是北海之內百姓遷走大半,那他哪裡還有資本與極受袁紹寵愛的袁尚爭奪嫡位?
“總歸是自家骨肉,若是我與對方翻臉,父親總不會不管吧?”
想到這裡的袁譚心下一橫,立時便再領大軍出城。排好陣勢後,便使人教趙雲出陣答話。
“趙將軍既然是為受託守城而來,為何現今卻逾禮行事,遷徙百姓而不告知本牧,是欺吾不敢與汝等交戰麼?”
袁譚看著清楚趙雲出來,立時便怒氣衝衝地問道。
“這卻是雲之疏忽,三日之前,雲親去巡視各處匪盜情況,恰巧遇上北行卻遇大批寇賊不得相投於袁冀州之孔北海。其言受命於朝廷,未至老而無用,求再任官職為漢守土一方,念及昔時孔北海於吾主有接濟之恩,故而云暫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