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3/4 頁)
惡俗,只有惡俗。落難的王子,翹家的公主,愚蠢的父親,惡毒的後母,嫉妒的弟弟……奇蹟導演果然墮落了。”
華盛頓郵報評論,“惡毒的後母死了,貪婪的弟弟死了,歷經磨難的王子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美麗的公主與自己的愛人結為夫妻……多麼美好的好萊塢式結局。威利斯先生,你的才華已經用盡了嗎?”
洛杉磯時報評論,“劍俠顯然是一部圈錢的作品,就如同很多好萊塢電影的續集。老套的故事,生硬的人物性格,毫無邏輯的衝突,刻意製造的大場面,大明星與大導演……哥倫比亞與威利斯先生聯手製造了一部耗資兩億美元的爛片。”
不僅僅是這些知名報紙,就算是身為倒翟派的小報也是一面倒的批評劍俠。最明顯的例子,2006年最爛影片已經被好萊塢電影人送給了劍俠。
公平的說,維斯坦的劍俠並不差。正如今日美國的評論所寫,“威利斯先生的劍俠或許不是一部經典,但也絕不是一部爛片。劍俠的故事老套,不過威利斯先生的拍攝手法至少保持著水準。換做任何一個檔期上映,劍俠都不會得到現在這種眾口一詞的差評。劍俠選錯了檔期,也選錯了對手。有傾國的完美做對比,威利斯先生的保持水準自然就悲劇了。一位聲名顯赫的大導演表現出來的水準都不如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導演,對威利斯先生寄予厚望的人們失望是應該的。威利斯先生,用你的話來說,你選錯了對手。”
熱熱鬧鬧的週末過去了,傾國與劍俠的票房資料也出來了。傾國毫無懸念的榮登榜首,以絕對優勢拿下週末票房冠軍。北美3360家影院同時上映的傾國週末三天大收6132萬美元票房,拿著20%票房分成的影院老闆們做夢都笑醒了。
北美3450家影院同時上映的劍俠收下3356萬美元票房,只有傾國的一半多點。12月22日那天劍俠的票房資料與傾國還是勢均力敵,但是23日和24日兩天票房急劇減少,只有不到一千萬,明顯是受到影評和劇本洩露的影響。
相比之下劍俠的海外票房倒是不錯,週末三天收下五千萬美元,雖說與哥倫比亞的預期有不小差距,但總算給維斯坦和哥倫比亞留下最後一塊遮羞布。
傾國與劍俠的週末三日票房出爐,各大報紙自然又是一番熱鬧。大報紙還能秉持公正的立場評價傾國與翟楠,某些慣於見風使舵的小報卻毫無底線的誇讚傾國和翟楠,諸如“第七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有力競爭者”、“最年輕的奧斯卡最佳導演即將誕生”、“一個年輕的大導演正在崛起”等等。相應的,維斯坦和劍俠被這些小報貶斥的一無是處。
可惜這些小報的言論影響不到翟楠。自己有多少斤兩他很清楚。他自然希望橫掃奧斯卡,但絕不是這個時候。
只是翟楠不受影響,董德昭卻有些忘乎所以。26日,聖誕節後的第一天,董德昭與翟楠碰頭的時候提議,“老三,我覺得傾國可以衝擊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原創音樂、最佳視覺效果!所有的獎項!”
可憐的老二,被傾國的勝利衝昏了頭腦。
翟楠一愣,旋即在心中說道。衝擊奧斯卡?大約也只能是衝擊了。拿獎?不可能。原因很簡單,願望機器連一個S級的相關任務都懶得給出,說明得獎毫無希望。
中國人、23歲、奇幻題材、商業元素偏重、作品欄裡只有一部電影的新丁、與維斯坦的賭約得罪了不少美國人,這麼多的不利因素如果他能拿到最佳導演或是傾國拿到最佳影片,那只有一種可能,他作弊了。
事實上,他許過願,結果高達一萬的願望點數直接澆滅了心頭那小小的火焰。
翟楠撇撇嘴,不以為然的說道,“你是大老闆,你說的算!”
董德昭疑惑的看了翟楠一眼,問道,“看樣子你不贊成?”
“沒錯,我不贊成。”
“我是中國人,不是美國人,不是英國人,不是法國人,不是德國人,甚至不是白人。”
“我剛剛度過23歲生日。”
“我的作品欄裡只有一部電影。”
“傾國是奇幻題材電影,商業元素偏重。”
“維斯坦在好萊塢的敵人很多,但是朋友也不少。傾國的勝利可以說是踩著維斯坦的腦袋。”
“我們在好萊塢的資歷也遠遠不及哥倫比亞這樣的大公司。”
“票房和口碑是決定奧斯卡**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