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 頁)
勢而為,三位宰相之前所有的鋪墊太逼真了,逼真的陳墨很佩服他們的演技。
新帝登基,贈光啟皇帝諡號為惠聖恭定孝皇帝。以明年為龍紀元年,皇帝也再一次改名,這次改名李曄。
陳墨不明白為什麼總要改名字,他認為那個李傑的名字很好。
沒人理會陳墨心中的抱怨,新皇登基,故去的皇帝還要繼續祭奠。事情太多,根本就沒有人理會一直在看戲的陳墨,這也讓陳墨感覺自己很沒有存在感,於是,目的達到;級別不夠的陳墨回家了。
皇帝大行,禁止娛樂活動,禁止嫁娶。本來魏越就要娶妻舉行昏禮,這次不得不推遲了。
作為高官家庭,陳墨的家也是如此,所有男人要除冠,女人穿素服。
“我可知道新帝和大郎交厚,不知陛下性情如何?”進家,未來的翁婿二人再次對坐,左盱很關心新皇帝的秉性,誰讓他是強大的左睿的老爹呢。
“陛下與先皇不同,依我看,這將是一個宦官失寵的時代。”
“若是。。。如此,以後兵事如何,難道是兵部官員負責排程軍隊?”左盱一時間沒適應過來,內官掌管軍事已經是常態,這次難道要徹底改觀了?
“以後。。。應該是這樣,不過暫時還要由內官掌管軍事,改變也要在不久的將來,朝廷還要穩固住才行,左叔是擔心文官不足以指揮軍隊吧?”陳墨能夠理解左盱心中那種習慣,不過宦官掌權的時代應該結束了,利弊關係陳墨看得很清楚,一個文官和皇帝掌權的時代總比宦官獨立掌權要強。
“也該變一變了,內官對皇家不敬,文官也許會讓大唐變好還說不定。”
其實左盱想說的是宦官執掌權柄能夠廢立皇帝,這有史可鑑,對國家並不是好事。文官掌權當然也有弊端,誰都害怕篡位,尤其是皇族。這也是內官一直屹立不倒,受到皇家信任的最重要有原因。
“關鍵還是民生,只要民生恢復才能兵精糧足,朝廷才有機會扼制各地強大的節度使。文官治理地方總比宦官指手畫腳要強,就看陛下是不是敢於勵志圖新了,只要陛下敢做,大唐就有希望重新強盛。”
左盱沒有立刻說話,因為他的兒子也是強大節度使之一,只是忠於朝廷的程度不同而已。
過了很久,左盱看著陳墨道:“大郎為陛下繼位做的如此周密,看來有把握。”
陳墨做的事情瞞不過左盱,他也不想瞞:“沒有信任哪有機會?事在人為,就看後面楊復恭怎麼表演了,然後。。。我再表演,這個舞臺才精彩,不是嗎?左叔?”
這個未來女婿果然厲害,不愧是兒子天成軍的奠基者,左盱點點頭:“記得不要讓阿睿走偏,這大郎拿手,能夠掌握住,我就放心了。”
人老成精,這位準岳父也是厲害人物,陳墨頷首回應:“跑不偏的,韁繩在手,不聽話勒住韁繩可以回頭。”
“那就好,我可不希望在我走後被人唾罵。”
左睿並不知道,自己最親近的兩人,準翁婿兩人在為他擔,都在擔心失控。左盱擔心兒子走上歧途,而陳墨好像已經有了對付他將來失控的方法。
。(未完待續。。)
第246章 誰是黃雀
(感謝稻草人、毫無長處、冥冬炎夏、橋頭鬼影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
皇帝新政,總要有新氣象。
新皇即位,侍中韋昭度被任命為攝冢宰,主持光啟皇帝的後事,加韋昭度中書令,封岐國公。楊復恭擁立有功,所得賞賜豐厚,踢鐵券,加金吾上將軍。其他兩位宰輔、各節度使,各級官員也賞賜有加,算是新皇做出了對大家支援的回應。
就像陳墨心中想的一樣,沒有了誰,地球仍舊要轉。除了繼續祭奠光啟皇帝,太醫署的招生工作繼續,三司六部正常運轉,各級官員回到自己的位置,開始為新皇帝服務。
陳墨就這樣好像被皇帝遺忘了,他的職位仍舊不變,三個地方來回跑。
皇帝換了也沒有什麼兩樣,地方仍舊該幹什麼幹什麼。
東都洛陽。
這座古老的城市自古就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動中心,歷朝歷代都很受重視。這座城市也是隋後期的首都,隋煬帝大業元年營建。城南對伊闕,北據邙山,唐朝時高宗、中宗、睿宗、武則天、玄宗都將其作為帝都,時稱為東都、神都或東京。城內有隋唐時代面積最大的宮殿群——洛陽宮,和華夏曆史上最高大的宮殿建築——永珍神宮。
東都洛陽不但是政治、經濟中心,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