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劃分的界限也愈發模糊,來自東歐的白種勞工不止一次被發現在倫敦的亞馬遜公司倉庫裡暗無天日地打黑工,來自孟加拉等國的黃種勞工也爭相湧入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賺取卑微的薪金。這就能夠解釋比居的遭遇,這個依靠好運順利取得美利堅簽證入境的廚子的兒子,他的家是整個村落最為貧窮的一家。
廚子計算的“窮人翻身靠出國”在比居身上沒有發生的可能,他和其他來自巴基斯坦,特立尼達,加勒比,尼泊爾的人一起在美利堅高等餐廳的地下室裡起早摸黑地工作。“下面是第三世界,上面是第一世界”,比居或許只會幡然醒悟,因為在印度本身就有著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的分歧,而且,歷史悠久。
他隱約感覺到,最為不公的不是來自第一世界對第三世界的壓榨,而是來自於印度民族的身份缺失。
·······
看到這裡,翻到這一頁,老印度人帕特爾教授細思恐極。。。。。。。
所有印度人細思極恐。。。。。。
77【三觀大山崩塌了】2更!謝收藏謝推薦
無數人,細思恐極。。。。。
冷汗都被嚇出來了。
這作者,這作者猴神,哈努曼上身麼!膽子那麼大!他在挑戰彼時印度人對英美這些發達國家的夢想理想追求,同時在質問,來自於印度民族的身份缺失,這同樣是嚴重的大問題。
種種加起來,本書的作者要挑戰印度人的三觀啊!
怎能不驚!
怎能不恐!
帕特爾教授差點想把書扔掉,不過到底沒捨得。他現在有預感。這是一位看了如此多年的書的老書蟲的預感,這本小說的名字與內容絕對是息息相關的。
不,到目前為止,已經證實了。
“呼!~~~”
帕特爾教授心中猶如一萬匹草泥馬在奔騰,複雜,複雜,現在的心裡非常糾結,最終他還是壓制著自己強烈的好奇心。隨著書中情節一點一點緩緩地深入。帕特爾身體都不由自主地開始顫抖,這種顫抖不是害怕,也不是單純的激動,而是一個印度人,對自己身份,民族,等等問題,做為當事人又是旁觀者的參與和觀望。
劇情懸念起伏,讀者應接不暇,文中比居給三個印度女孩送過外賣,這幾個女孩正在談論不在場的第四個室友。
“她為什麼不乾脆和印度男孩交往呢?至少會明白她的那些小姐脾氣啊?”
“她看都不會看他們一眼的,她不想要個從小窩在廚房裡和阿姨們聊天的印度好小夥。”
“那她想要什麼呢?”
“她想要一個有博士學位的萬寶路男人。”
比居從這些印度女孩手中接過錢,他感到一種複雜的感情:“渴望,敬仰,憎恨”。對印度而言,殖民歷史大大激化了原本複雜的種姓問題,高等種姓有機會來美利堅讀書,將來有機會嫁給美利堅人改變身份,低等種姓只能來美利堅打黑工,原來在他知道的全世界人都討厭印度人之外,連印度人都憎惡印度人。。。。。。。
看到這裡,一部分印度人臉色慘白。。。。。。。
如果粗略地將印度分為殖民前,殖民時期與後殖民時期,我們可以看到所謂“印度人”這個民族身份的模糊性。
殖民前,印度的種姓制度層級分明,各種姓間飽含著不容反抗的不平等性;殖民期間,出現了兩點變化:一是種姓間的不平等被外族入侵的危機感暫時掩蓋起來,不同種姓能夠暫時凝聚在一個虛構的模糊民族性之下反抗外族;二是各種姓層級的難以逾越出現了鬆動,低等種姓可以透過假借殖民者身份得到種姓的逾越,傑姆的岳父、傑姆都是這個時期的受益者。
到了後殖民時期,印度雖然取得了獨立,但被暫時掩蓋的種姓不平等死灰復燃,愈演愈烈,各種姓之間無法建立友情;如此,殖民時期開啟的捷徑越來越窄。比居和當年的傑姆同樣出生卑微,然而比居沒有傑姆那份幸運可以透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因為印度獨立之後,印度的教育權利又與其偉大傳統接軌--只屬於精英階層。窮人如比居不再有機會。
正是這樣紛繁複雜,相互割據的民族現狀造成了印度個體之間的相互隔膜以至於仇視。
這並不難理解,縱然在印度獨立運動時期,甘地設法炮製出的印度民族形象根本沒有存在過,或者誠如梁捷在《甘地:在苦行與政治之間》所分析的,甘地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印度民族主義者,甚至是印度民族主義最大的敵人。
泰戈爾也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