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玥兄妹三人走了不多時,順啟帝便移駕至了坤泰宮。
進得門來,不見幾個兒女,只覺安靜非常,心中詫異。得知孩子們去了慈恩宮,方點頭,轉而為瑾皇后寬心。
“瑾兒且放心,佑兒此番前去,朕已做了萬全準備,定會安全無誤……”
此次西疆來犯,順啟帝於御書房中謀劃十幾日,不單隻愁調兵遣將之事。大昭國不缺少那領兵出征的帥才,只這一次,他要為太子鋪路,故而所選之人,所派之兵才慎之又慎。
幾番思量之後,三軍統帥請了一奶同胞的平王,副帥為瑾皇后的堂兄明瑜,乃順啟帝登基後,第一位武狀元,明家教子皆文武全才,這明瑜也是胸中有丘壑之人。左翼將軍,沐佔江;右翼將軍:楊福通。
後方糧草、軍需一概事宜皆由太子少師明理調配。
此後,又為太子於世家子弟中,選了幾名穩妥上進之人跟隨。
這裴元修,便被歸於其中。
順啟帝本不欲他去,後經太子李隆佑遊說:“這裴元修八歲便同裴大將軍食住于軍中,十歲便已殺敵,想必裴大將軍生前定是悉心教導,只可惜大將軍故去得早,否則日後必是統兵之才,此子若只使其安於後方,實是可惜。不若讓他跟了兒臣,有個建功立業的機會,想必裴大將軍泉下有知,也定當欣慰。再者,兒子此番前去,父皇是做了萬全準備的,那裴家公子跟著兒臣也必不會有何生命之險……”
順啟帝思量一番也覺有理,虎父無犬子,是人才當不可埋沒。若是不成,日後再蔭封個安樂侯爵。若成了,兒子便又多了一個可用之人。
李隆佐與太子李隆佑只差兩歲,自幼便形影不離,此一次,兄長要出征,他便也躍躍欲試一同前往。
然,順啟帝怎可放他。
太子此番前去,哪怕是做了萬全的準備,也恐有那異心之人鑽了空子。他這兩個最得意的兒子,當然不可同放到那危險之地去,讓有心人連鍋端了。
故,安撫於李隆佐,讓他於京中跟隨舅父明理調配軍需,道:“你皇兄與前線幾萬軍士的身家性命全交於你的手中了,辦差當仔細著!”
李隆佐自知,此差事幹系重大,慎重點頭,於順啟帝面前立了軍令狀。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第二十六章
翌日一大早上,天將矇矇亮。
自皇城角門處,行出一隊車馬來。車駕碾過下了一夜的雪,壓出兩道悠長的車轍,直向西山而去。
車內坐的正是瓏玥。她此時正半倚在瓔珞姑姑身上,挑起車窗上的棉錦簾子,透過那一層青霧色的綃紗,向外瞅著街景。
灰牆青瓦的街巷,店鋪商戶已將前一日打烊的門板卸下,開始招攬生意。淳樸古意的感覺還是和她前一世裡電視劇中看到的景象有所不同。
李隆佑與李隆佐一人裹了褐色狐狸毛裡子的棉斗篷,騎了高頭大馬,一左一右,引在馬車之前。
馬車左右跟著的是兩隊十二人的金吾衛,雖著了便服,打扮成小廝的樣貌,騎在馬上卻也雄赳赳的,龍精虎猛之相。
此番算是微服出行,沒有那皇子與公主的儀仗。在尋常人家看來,馬車之華麗,隨從之精猛,也不由得猜測是哪家世族的貴人出行了。
瓏玥身邊只帶了妥帖穩當的瓔珞姑姑一個,那四個貼的大丫鬟皆留在了宮裡。瓏玥本想著也帶她們出來見見世面,瑾皇后卻道:“那四個丫頭年歲還小,選了她們隨身侍候,本就是與你找幾個玩伴,當不成甚能主事的奴婢,你此番第一次出宮,玩鬧間恐生了事,當早去早回,免得孃親擔心,便莫要帶著她們了……”
瓏玥點頭應是。
出行前,這四個丫頭倒是操心的,又是暖爐、暖袖、毛毯子,又是銀霜炭的準備了,衣服、斗篷恐被雪水打溼也備下兩身。又擔心瓏玥餓著,吃不慣外頭的東西,撿著她愛吃的小糕點裝了一點心匣子。連瓏玥平日裡慣用的茶壺、杯盞,也帶得詳盡。
竟生生折騰了半宿方睡下,惹得瓔珞姑姑笑罵:“你們這一個個妥帖的,倒顯得姑姑我是個不省事的了!”中心卻也高興,終歸是自己帶出來的小丫頭,這般能幹,也給自己長臉。
李隆佑與李隆佐也只帶了自己的貼身長隨太監,德平與小福子。
德平是個慣會看眼色的,最愛溜鬚拍馬,得了李隆佑的默許,時不常的來至馬車邊上與瓏玥唸叨幾句有趣的,比如哪家館子的點心好吃,又哪家鋪子的玩意兒有趣……
瓏玥頭前兒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