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3/4 頁)
的在大街上走著,忽然看到街邊一家賣樂器的店鋪,便買了一管洞簫,向城牆上走去。
周澤安等人可是一直跟在後面的,看主公要上城牆,趕緊派人清場,把城牆上的守軍迅撤下去,一個人都不剩,任由元封走上空蕩蕩的敦煌古城牆,坐在垛口上,望著天邊的冷月開始吹簫。
如泣如訴的簫聲讓藏在周圍計程車兵大為納悶,大帥還會玩樂器,真是看不出來啊,有人就問了:“大帥半夜不睡覺,跑上來吹這玩意是啥意思啊。”他立刻被長官狠狠敲了一記:“大帥想事兒呢,不許說話。”
那邊元封卻忽然把洞簫一丟,起身走了,眾軍站起來面面相覷,不知所以。
……
次日,元封召集敦煌文武官員,宣佈幾個決定:成立中書省,負責一切民政事務,中書令曹延惠,中書舍人周澤安。中書省下面設六部,依中原形制為 吏部 戶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禮部。另設元帥府和御史臺,元帥府總管軍事,御史臺負責監察百官。
中央體系就是這樣,具體的品級,官服式樣交給禮部去設計。地方官制分州縣兩級,州官為刺史,縣官為縣令,象甘州、肅州這樣的城市就是州,哈密、和田、莎車這樣的小地方就設縣,涼州是個特例,依然算作大周朝治下的城市,但是實際管轄權仍在西涼。
國號為西涼,府設在敦煌,西涼國遙遵大周朝為天朝上國,年年納貢,歲歲來朝,在大周皇帝沒有正式冊封之前,西涼國主暫不稱王,以大元帥自稱之。( )
3…1 新疆
總算是塵埃落定,政權架構基本搭建起來,對元封的決定百官皆以為睿智英明,暫不稱王,臣服大周,將精力集中在經略西域上才是正道。
西域還未平定,帖木兒帝國分崩離析,各地重燃戰火,眼下正是開疆拓土的大好時機,本來元封還擔心自己出徵以後無人統領後方全域性,現在有曹延惠擔任中書令,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派往大周朝的使節以及進貢的物品都在籌備安排之中,各級官府的設立,敦煌城的擴建,王宮的興建都交給那些文官去處理,元封要做的是揮兵西進,將涼的旗幟插滿整個西域。
敦煌城外的大校場,旌旗獵獵,鐵騎森然,徵西大軍整裝待,五萬將士鴉雀無聲,靜靜地等待著大元帥的檢閱,遠處傳來急促的馬蹄聲,元封一身戎裝呼嘯而來,後面緊跟著一隊衣甲鮮明高舉旗幟的騎兵,點將臺上鼓聲稍息,一人高聲喊道:“大元帥駕到!”
十萬個腳跟一起併攏,五萬支刀槍一起舉起,整齊劃一,氣勢奪人。元封奔到大軍正前方,勒馬停下,聲震雲霄:“你們,有藏人、羌人、突厥人,還有漢人,你們的眼睛相貌不同,信奉的神祗也不同,但今天,你們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西涼軍!在西涼軍中,沒有民族的界限,只有生死與共的袍澤!”說著,他拔劍出鞘指向西方,“那裡,有無盡的牛羊牧場,子女玉帛,只要你們英勇殺敵,別管你以前是牧民,是僧侶,或是低賤的奴隸,你都有權利擁有那一切,封侯拜將,光耀門庭,一切就在眼前,現在我宣佈,大軍向西出!”
大軍中傳來此起彼伏的口令聲,隊伍依次轉向,向西開拔,元封依舊端坐馬上,背後是一片如林的旌旗,每一隊士兵經過他的面前都扭過頭來行注目禮,頭部微微上揚,動作整齊利落,元封也抬起馬鞭舉到額角向他們還禮,他背後的一列儀仗兵則將長刀舉到鼻子前,行軍禮。
大軍蜿蜒開去,元封撥馬走向點將臺,曹延惠帶著一幫官員過來拜見,自打那天見了元封穿月白色袍子之後,西涼的官員們都跟風穿起了白袍子,搞得敦煌城裡白色布匹都漲價了,元封交代曹延惠了幾句話,這才轉向赫敏,赫敏一臉的憂傷,手裡捏著衣角,欲言又止的樣子。
“我知道,我明白。”元封說道。
次的事件之後,阿來王子和赫敏的婚約自動解除,羌國和烏斯藏的關係也瞬間降至冰點,至今阿來還被關押在敦煌的牢房中,作為西涼的人質,羌王回去之後亦是大病一場,昨日才派人送信來,說請殿下立刻歸國,赫敏知道父親多年征戰積勞成疾,這回怕是危險了,國事家事自然要高於兒女私情,所以她不得不立刻趕回羌國。
恰逢元封出征,兩人這就要勞燕分飛,如何不讓人傷感,但這兩人畢竟不是那種尋常人家小兒女,彼此道一聲珍重,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大軍消失在茫茫沙漠中,赫敏的馬隊也向南進了,敦煌的城牆上,曹延惠望著夕陽西下,由衷的感慨道:“一個新的時代又要開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