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2/4 頁)
還鄉。先帝答應了,但他並沒有就這樣打我回家,而是封我做了涼州知府,先帝語重心長的對我說:老曹,你是個老成持重的人,你守涼州,我放心,你千萬記住一點,涼州早晚會有一場大仗和突厥人打,你早做些準備為好。於是,我便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衣錦還鄉莫過於此,我娶了妻,生了子,將涼州打理的井井有條,還建了巨大的倉庫儲存糧食,招募了工匠鑄造了**,都是為了先帝的那句話。
“先帝一定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他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精通,他打仗最在行,真可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人家都說他是武曲星下凡,但他又擅長填詞作曲,他譜寫的曲子至今在坊間傳唱,官府屢禁不絕,所以人家又說他是翼星下凡,他還興修水利、大量鋼鐵,開海禁,辦義學,讓天下有錢沒錢的孩子都能上學識字,先帝簡直不是凡人,他是天庭派下來拯救世人的神仙……”
到這裡,曹延惠激動的眼神忽然黯淡了下來:“神仙終究是要回天庭的,這一點早有預兆,先帝喜歡標新立異,登基之前就自己把諡號給定下了,叫做漢武大帝,天下文人都說這是不祥之兆,果不其然,先帝登基之後沒多久,京城就生了叛亂,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各方將士往來衝殺,死傷無數,陛下他……他……”
曹延惠泣不成聲,努力穩定著自己的情緒,過了半晌才道:“陛下駕崩之後,周國公誅殺了反賊,為先帝報了大仇,收拾了殘局,但是由於先帝沒有遺孤,在眾臣的多次勸進之後,他才登基坐殿,建立了大周朝。”
“真正意義上的大漢朝只存在了很短的時間,但這個光輝的時代永遠留在天下人心中,周朝建立之後,皇帝刻意消除前朝的影響,銷燬一切帶有大漢印跡的東西,書籍、石刻、錢幣,普天之下只有西涼還在使用大帝頭,那是因為皇上他知道老夫是最早跟著先帝的人,他忌憚老夫,再加上朝廷疲於應對漠北的蒙古殘敵和江南此起彼伏的造反,鞭長莫及無暇西顧,所以涼州才一直保持著半獨立的狀態,人家都說,你曹延惠為啥不稱王,只願意做個小小的知府呢,他們哪裡知道,我做的是大漢朝的知府,先帝御封的知府,只要我不死,就會一直做下去。”
沉默半晌的元封緩緩開口問道:“先帝到底是怎麼死的?”
“那時候我已經在涼州了,距離京城萬里遙遠,等聽到訊息已經是幾個月後,說是什麼叛軍和蒙古餘孽勾結,但事實真相恐怕永遠無人知曉了。”
此話不假,那時候曹延惠已經遠離了朝廷中樞,到底生了什麼事情,他不可能知道,照他的說法,京城三日大火,死傷無數,而後又經歷了大清洗,知道真相的人恐怕也剩不下幾個了。
“那先帝到底有沒有遺孤?有多少?”雖然清楚曹延惠不可能知道答案,元封還是問了。
“先帝風流英俊,欠下的風流債不少,但真正收入後宮的卻不多,老實說老臣的確不知具體情況,但先帝春秋鼎盛,一點骨血都沒留下那是不可能的,二十年前就有人這麼說,但是皇上——大周的皇上了,說已經仔細查過,先帝沒有留下子嗣,以後再有人提及這個問題,都被皇上杖斃了。”
“本來老臣也死心了,以為大漢朝就這麼灰飛煙滅了,但是今天,今天看到了太子殿下,老臣恍如看到了先帝本人,殿下毋庸置疑就是京城變故中留下的先帝遺孤,這一點老臣敢用性命擔保,絕不會看錯!”
元封默然,起身走到大門旁,望著天邊的晚霞呆,此刻他心潮澎湃,無壯懷激烈,沒想到自己竟然有如此驚人的身世,皇室後裔,先帝遺孤,難怪叔叔要隱姓埋名帶著自己住在偏遠的邊疆,難怪叔叔經常一個人喝悶酒,喝完了就呆流淚,難怪叔叔要逼著自己苦練武功,苦學兵書戰策,說什麼以後用的上,原來這一切都是為了報仇,為了復國啊。
“殿下,老臣豁出這把老骨頭不要了,也要助殿下恢復我漢家江山,先帝當年自西域起兵,如今殿下也自西域起兵,這是冥冥之中上蒼的安排啊。”
“天下,江山,報仇,復國……可是向誰報仇,如何復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先帝遺孤,二十年前京城那一場變故又是因何而起,這一切的一切,在元封腦子裡衝撞著,糾結著,讓他心亂如麻。
“我想靜一下,失陪。”元封說完,頭也不回的走出了大堂,曹延惠長嘆一聲,端起酒杯滿飲了一杯,天色已晚,堂上的紅燭搖曳著,老人漸漸閉上了眼睛,又沉浸在往日金戈鐵馬的歲月片段中。
元封出了館驛,在大街上走著,夜色中的敦煌依舊繁花似錦,華燈初上,人流湧動,元封孤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