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江南東林人(第1/2 頁)
江南無錫東林書院,這裡已經成為大明最具影響力的地方之一。
東林書院建立於北宋政和元年,是當時為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嫡傳弟子,知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但是後來廢棄。
明朝萬曆三十二年,由名儒顧憲成等人重興修復並在此聚眾講學,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全國學者響應,一時名聲大噪。
東林書院很快就成為江南地區人文薈萃之地和議論國事的主要輿論中心,隨著東林書院的崛起,於是響應顧憲成等人思想言論的學者文人,也被世人稱為“東林人”。
隨著大明朝在江南暫時穩住了陣腳,東林書院此時又聚集了大量的學子和文人,其中就有很多當朝官員,也紛紛來到東林書院。
“可恨,本來以為皇帝南下,來到江南之後會依仗我們,但是那裡想到,皇帝用的都是隨他南下的那些人,我等皆被安排到了各個閒職之處。”
東林書院後院,亭臺裡面聚集了幾個人,此時一個人帶著不滿的語氣說道。
此人名為解學龍,正一臉憤怒,然後看了看對面的一位老者,老者一身儒服,握著竹扇。
解學龍身邊的顧錫疇此時也開口了,然後說道:“以錢老在天下讀書人中的威望,應該入閣才是,但是竟然只給了一個翰林的閒職。”
顧錫疇所說的錢老,就是為首的老者,名為錢謙益,乃是江南東林人之首,在江南威望甚高。
顧錫疇身邊的人,也紛紛響應,臉上都帶著不滿,這段時日,東林人在東林書院經常集會,商討朝廷施政得失,尤其是朱由檢剛剛到江南,很多施政都引起了東林人激烈的討論。
在場的劉宗周接著說道:“皇帝剛剛來到江南,就開始對商賈徵稅,而且還是十抽一,這麼高的稅,商賈怨聲載道,錢老不能就這麼沉默了,一定要為江南的商賈說句話才是。”
大明朝的賦稅大部分都是農民承擔,商賈的賦稅非常低,甚至可以說沒有,但是商人是非常富有的,於是朱由檢在江南穩定住局面之後,立刻開始對商賈徵稅。
東林人的身後都是地主和商人,這些人普遍都是非常富有的,自然反對朱由檢的徵稅。
雖然反對聲很大,但是隨著對商賈的徵稅,大明的財政收入多了很多。
“朝廷缺錢,農戶又沒有錢糧,所以只能從商賈手中徵收,朱由檢打的好算盤。”
錢謙益此時終於開口了,然後淡淡地說道,語氣中透著不滿。
“錢老,咱們必須要行動了,皇帝來到江南,竟然無視咱們東林人,要知道江南可是咱們的地盤。”
劉宗周隨後焦急地說道。
之前在京城受到排擠的官員,還有賦閒的官員,都會被安排到南京,東林人的出現,就是因為大量官員受到排擠,來到江南,然後聚集到了一起,,所以東林人認為江南就是他們的盤。
錢謙益聽了劉宗周的話之後,隨後看向對面的另外一個老者。
“高老可有何對策?”
錢謙益對面坐著的是髙弘圖,當初可是入閣大學士,如今在南京也是一個閒職。
聽了錢謙益的話,眾人紛紛看向不吱聲的髙弘圖。
髙弘圖看到眾人都看向自己,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後說道:“如今之計,咱們不如從馬士英和阮大鋮下手,這兩人都是閹黨餘孽,那個馬士英更是魏忠賢的義子,此時混跡在南京朝堂。”
髙弘圖隨後接著說道:“我們立刻彈劾兩人的不法,將他們侍奉閹黨的事情揭發出來,我就不相信陛下還會用他們二人。”
聽了髙弘圖的話,眾人有些不解,馬士英和阮大鋮確實都是閹黨,這一點毋庸置疑,至於如何混跡在南京朝堂,估計是朱由檢倉促來到南京,對南京還不慎瞭解,所以忽視了這些當年侍奉過閹黨的人。
但是彈劾一兩個閹黨餘孽,也根本改變不了現在東林人的處境啊?於是眾人繼續看著髙弘圖,等著他後面的話。
髙弘圖接著說道:“皇帝痛恨閹黨,一旦彈劾的奏摺上去,馬士英和阮大鋮自然逃不了。到時候我們就可以藉機彈劾當朝首輔範景文,彈劾範景文任用閹黨為禍。”
眾人一聽,頓時大悟,彈劾馬士英和阮大鋮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最終彈劾範景文,當初範景文可是先到南京兩個多月的,朱由檢來到南京之後,組建的新朝廷,裡面的很多官員都是範景文舉薦的,正好藉機可以嫁禍範景文。
“如此正好,如果能夠將範景文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