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南京新朝廷(第1/3 頁)
朱由檢終於來到南京城了,也就是說大明朝的朝廷又可以重新恢復了。
朱由檢隨後任命範景文、蔣德璟兩人繼續擔任大學士,總領一切政務,同時拜授史可法為吏部尚書,負責大明治下官吏的考核。
史可法本來是南京兵部尚書,但是史可法本性倔強,沒有兵法莫略,更適合吏部這個位置,至於兵部尚書,則繼續有張縉彥擔任。
戶部尚書倪元潞則是從京城一路跟著朱由檢來到南京,則繼續擔任戶部尚書。
工部尚書自然就是落到了宋應星身上,此時宋應星在淮安鍊鋼,暫且無法赴任,工部政務就交給兩個侍郎來處理。
刑部尚書為凌義渠,禮部尚書為吳麟徵,兵書尚書為金鉉,御史臺御史由李邦華擔任。
短短的三天,朱由檢就完成了在南京新朝廷的建立,並且直接將民政權全副交給兩位大學士處理。
而且朱由檢直接廢棄了宦官在朝政中的權利,一切政務全部交給六部和大學士直接處理,宦官只負責內侍。
藉助來到南京的機會,朱由檢直接將南京皇城裡面的宦官從之前的一千人,裁撤到了三百人,這些人全部交給王承恩管理,他們只負責皇帝的日常的生活。
宦官在內廷的一切職務都是圍繞皇帝的日常生活來進行的,至於之前銜接朝堂和皇帝之前的部分,之前都是宦官負責。
現在朱由檢乘機了一個類似於後世的秘書處的機構,也直接命名為秘書處,設定官員直接銜接朝堂和朱由檢之間的政務。
至於東廠等機構,朱由檢也直接廢除了,王承恩這個東廠的廠公也沒有了,偵查謀逆之事,全部交給錦衣衛負責,由錦衣衛指揮使鞏永固統領三千錦衣衛,只對朱由檢負責。
朱由檢也廢除了錦衣衛的典獄之權,也就是說以後錦衣衛發現官員有謀逆的事情,不得直接抓捕審問,必須要將證據交給刑部,然後刑部來抓捕審問。
雖然錦衣衛的權利被限制了很多,但是這不是打壓錦衣衛,朱由檢反倒是承諾未來三年會將錦衣衛擴編到五千人。
因為朱由檢將情報的偵查也全部交給了錦衣衛,之前錦衣衛密探在京城的活動,讓朱由檢非常欣賞,所以朱由檢要將錦衣衛打造成一個專業的情報收集機構。
一番整改下來,最失望的當屬內侍王承恩了,本來認為到了南京他就可以成為炙手可熱之人,但是那裡想到身邊只有三百宦官,平日的事情就是維持皇城的正常運轉,和朝堂一點關係都沒有。
但是這是朱由檢改革的重要一部,絕對不能繼續重蹈覆轍,宦官干政幾乎消耗了大明大部分的國力。
所以朱由檢藉著朝廷重立的機會,一切機構全部從簡,也將宦官的權利直接廢除了。
而且也不再設定監軍一職,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些到了軍中的監軍太監,大部分都是中飽私囊,勒索卡要,干預將領指揮作戰。
在政務安排完畢之後,朱由檢就開始了最重要的軍事,首先他帶著兵部尚書張縉彥在南京城視察了一圈。
然後朱由檢選定了十處地方,令張縉彥開始修建軍營,將裡面的百姓全部遷移走,但是要足額賠償百姓損失,並且安置其它地方耕種。
南京的守軍有八千人,還有駐守鎮江由劉良佐統領的一萬步卒,一萬水師,然後就是各州府的駐守軍隊,從幾百到數千不等。
朱由檢選定的這十處地方,也就是朱由檢練兵的地方,其中水營兩座,加上原來南京城外的一座水營,一共有三座水營。
陸地營地八座,其中兩個是給騎兵的營地,五個給步卒訓練,還有一個是朱由檢親手規劃的火槍兵營地,這裡也是朱由檢訓練全新火槍兵的地方。
朱由檢令張縉彥在三個月內必須要完成營地的修建,同時令兵部開始募兵,也就是招募職業軍人,朱由檢要在南京組建一支軍隊,用來穩定南方的局面。
眼下明朝可以控制的地方已經減少了很多,在北方有山東、淮安、徐州、鳳陽,還有河南的汝寧府,這是明朝在河南最後的一個據點,由總兵高傑駐守。
江北還有揚州這個重鎮,也在明朝的掌控之中。
至於江南,則是以南京為中心,南面是鎮江和杭州、蘇州、寧國、紹興等地,這些地方也是江南最富庶的地方。
南京西南有武昌和南昌兩座重鎮,但是武昌守將左良玉已經有貳心,南面的福建在鄭芝龍的控制之中。
鄭芝龍是海寇出身,根本就不聽明廷調遣,至於兩廣之地,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