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糧食和鋼鐵(第1/2 頁)
朱由檢乘船一路沿著長江南下,他沒有直接回南京,而是在南京西面的太平府靠岸了,朱由檢隨後在宋應星的陪同下巡視了太平鐵礦區的建設。
現在太平鐵礦區已經是江南最大的鐵礦生產基地了,也是冶煉生鐵和精鋼的地方,這裡面煉製的生鐵和精鋼源源不斷地從水路運往南京,然後進入南京城外的一座座軍工廠裡面。
朱由檢進入太平鐵礦區之後,遠遠望去就可以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一座巨大的礦坑已經出現,一輛輛馱馬正在從礦坑裡面源源不斷地運送鐵礦石出來。
這些鐵礦石被開採出來之後,經過簡單的處理之後,會被直接運送到鐵礦廠煉製生鐵。
宋應星按照朱由檢的建議,圍繞著鐵礦廠和礦山之間建立了多條鐵軌,馱馬拉的車輪可以固定在這些鐵軌上面,透過鐵軌的引到,運送這些鐵礦就非常輕鬆了。
這些礦車都是一個型號,之間可以進行連線,這樣運送的鐵礦石又快又安全,效率也高。
一開始宋應星還不明白朱由檢設計的這種鐵軌有什麼用處,但是現在宋應星明白朱由檢的用意了。
宋應星知道這種鐵軌不僅可以用在礦山開採上面,更可以用在道路運輸上,尤其是沒有水路運輸的地方。
這個時代運送貨物最好的選擇就是水運,不僅運送的快,而且還多,但是水運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
在沒有水的地方就無法實行了,如果想要大量運送貨物,那就需要徵調大量的車馬,還需要很多民夫。
而且這種運輸耗時耗力,效率非常低,所以宋應星看到了朱由檢設計的這種鐵軌的好處,如果有一條這樣的鐵軌將兩座城池連線在一切,那麼它們之間的運送就非常暢通了。
平時五匹馱馬拉動的貨物,如果在鐵軌上面,只需要一匹馬就可以拉動,而且還非常暢通。
宋應星對朱由檢的智慧敬服不已,在太平鐵礦區建設中,朱由檢想出了很多好主意。
不僅有鐵礦車和鐵軌,還有起吊機,這也是朱由檢的設計。
此時在很多鐵礦廠的裡面,就有大量可以移動的起吊機,這些起吊機下面使用牲口作為動力,配合各種滑落組合,不僅可以降低人工,也讓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此時在朱由檢他們身前,一排連線在一起的鐵礦車從鐵軌上面透過,只需要一匹馱馬就可以輕鬆地牽引拉動,順利地進入了一座鐵礦廠裡面。
朱由檢和隨行的一眾官員也陸續進入了這座鐵礦廠。
在鐵礦廠裡面不遠處,沿著鐵軌就安裝了一臺起吊機,一根長長的繩子從起吊機下面延伸出來,通向遠處的一個轉盤,轉盤的邊緣是一頭水牛在沿著轉盤運動。
在起重機的頂部延伸出一條鐵鏈,鐵鏈的頭部分出四個鉤子。
一個工人在起吊機的下面嫻熟地操作著起吊機,他的眼前是各種滑輪和手杆,可以透過搬動手杆控制起吊機頂端的鐵鏈延伸或者收縮。
在這個工人嫻熟的操作下,起重吊機頂端的鐵鏈緩緩地伸出,另外一個工人將鐵鏈延伸出來的四個鉤子懸掛在了鐵礦車邊緣的四個圓環上面。
然後鐵鏈緩緩升起,隨後將一車的鐵礦石吊了起來,並且起吊機可以旋轉方向,很快就將鐵礦車吊到了一個煉爐口處。
此時在煉爐口一旁的一個平臺上面,另外一個工人使用鐵鉤嫻熟地在鐵礦車的邊緣鉤掛一下,這個鐵礦車的底部瞬間開啟,裡面的鐵寬直接落入煉爐裡面。
整個過程輕快嫻熟,沒有任何拖來,只需要五個人就可以完成,最重要的是這些工人不需要承擔體力勞動。
朱由檢身邊的隨行官員看完生產過程,都被震撼到了,尤其是王璟芝他們五人,更是驚愕不已。
在場的人都是頭一次看到這樣的鍊鋼方式,尤其是整個吊運過程,實在是讓人震撼,唯一的動力就是那頭水牛拉動的轉盤。
因為朱由檢非常巧妙地使用了滑輪和齒輪原理,於是這頭水牛勞動起來也不會太費力,並且工廠外面飼養了大量的水牛,每頭水牛工作一個時辰之後就要被另外一頭替換。
王璟芝他們這些天見識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首先就是見到了最真實的戰場,那是屍橫累累的戰場,他們經歷過了。
現在他們又看到了如此新奇的工廠,裡面的工人不需要出太多的力氣,他們只需要嫻熟地操作就可以了。
這樣的差事,王璟芝認為他們這些讀書人也可以做,只需要嫻熟地操作就可以。
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