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部分(第2/4 頁)
予武職。若賊寇殺來,還會有人為六郡而戰麼?”李旭看了一眼問話的人,回答得像先前準備好的一樣從容不迫。
“如今我六郡疲弱,而天下紛亂。必須尚武以自保。必使壯者務於戰,老弱者務於守,死者不悔,生者務勸。若能做到民聞戰而相賀也,天下誰人敢來侵我。若士皆能憑戰而得富貴,還會有誰聞金鼓而匿身?”他微笑著,將古人的智慧與自己的心得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當年如果朝廷真的能做到“功名但在馬上取!”也不會有那麼多人逃避遼東之戰。自己之所以這些年來馳騁沙場之上不知疲倦,與陛下一直能以適當的鼓勵酬謝自己的戰功密不可分。所以,不管將來天下大勢如何,他治下的六郡,必須尚武,必須讓百姓以家中有子侄從軍為榮。讓為這片土地流血又流汗的人,永遠不再淌下委屈的眼淚。
“主公居然引用了商君書上的文字?”時德方聽得心中一喜,猛然抬起頭來,目光直直地看向李旭。
他發現,才幾個時辰不見,自家主公的眼神中又少了很多迷茫,又多了幾分成熟。
彷彿感覺到了眾人的矚目,李旭笑著環視四周,然後繼續說道:“為了六郡和各位的將來,我即便不能做到讓‘民之見戰也,如餓狼之見肉’,也絕不會委屈了麾下的弟兄。所以,我決定,從今之後,非有實戰得功者,永遠不會被授予武職!”
武職不賣,功名但在馬上取。這話說了無數年,終於有人認認真真地讓其變成了現實!剎那間,張江、呂欽、王須拔、周大牛等人都挺直了身軀,在眾人的羨慕的目光裡,高高地抬起了頭顱。
他們不是兵痞,他們是這片土地的保護者和亂世中安寧的締造者。如果沒有他們,所有繁華都將成為過眼雲煙。
彷彿沒看見張江、呂欽而周大牛眼神裡的激動,旭子頓了頓,繼續道:“非但武職武勳不可透過捐贈獲得。並且,自即日起,從九品陪戎副尉以上軍職一概授地五十畝,可轉賣,亦可租賃於人。武職無論實、虛,每升一級,另外授田五十畝。將士每策勳一轉,獎勵良田五畝,絹一匹,永不封頂!”
“哄!”這下,非但一些低階官吏因為受不了震驚竊竊私語了起來,連一些郡守、郡丞之類的地方官員也按耐不住,迅速加入了討論行列。今天李旭引用的《商君書》和尊武養士之策,皆出自已經滅亡近八百年的大秦。當年,就是憑著尚武之道,位處於西陲的大秦最終橫掃**,將比土地他富庶得多,人口數量比他高出數倍的山東六國一一蕩平。
由漢以降,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大秦的快速消亡,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他的赫赫武功。他橫掃**,混同宇內。他北築長城而收藩籬,令塞上諸胡在秦亡之際,依然不敢南下而牧馬!
可以說,如果沒有大秦的武功,就不會有大漢的輝煌。更不會讓其後數百年,人人以擁有中原姓氏為榮。
文人可以將這一切忽略,但作為武者,李旭卻不能不仰慕前輩曾經的輝煌!
“將軍養兵之策甚妙!”崔潛猶豫了好一會,終於在身後眾同僚的懇請下,代表大夥出來進諫,“但六郡之地有限,而咱博陵將士驍勇,每戰因功授勳者都不下百人。因戰而得武散職者至今人數已經近千…”
他的意思李旭非常清楚。在亂世之中養軍備戰,任何有頭腦的人都不會反對。但如果養軍所需要的資源乃至土地傷害到某些人的利益,他們肯定要死死地捂住自家的口袋。
那不是十畝二十畝,以大隋計算戰功方式,每戰斬三首則策勳一轉。策勳三轉則職進一級。用不了多久,博陵六郡的空閒土地將全部落入將士們之手。其他人想要將家業發揚光大,將無土地可買,無佃戶可僱!
如果是在昨天,李旭無法解決這個困境。
但今天,他已經找到了合適答案。
“涿郡!”用手一指高掛在牆壁的輿圖,旭子大聲回答。將所有人的目光引領向長城內外那數萬裡大好河山
第三章 扶搖(六上)
在大隋朝的輿圖上,地處北部邊陲的涿郡是最為特殊的一個郡。其南側的郡界直抵滹沱水與桑乾河的入海口,然後猶如一頭飲水的巨蟒般綿延向西北,碩大的身體跨過薊縣、懷戎、內外長城和大片的草原,尾巴一直抵到大漠深處。從最南到最北,跨度近乎一千里。從最東到最西,即便腳程最好的大宛良駒也要跑上小半個月。
但那只是輿圖的上的涿郡。事實上,大隋朝向來不予這邊塞蠻荒之地以太多關注。由於對塞上諸胡奉行分化瓦解政策,涿郡的西北部以及和它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