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部分(第3/4 頁)
的親信。很多地方官吏雖然沒有像崔潛、張九藝那樣竭盡全力維護六郡,但職責範圍內的事情一樣也沒少做!那些事情看似簡單,但非常瑣碎。大夥忙忙碌碌好幾個月,沒功勞也該念一份苦勞。不能授個五品、六品散職樂和樂和,至少也該授個八品、九品安慰安慰。總不能眼看著別人一路加官進爵,他們卻只能站在道邊上吃土。
“散官之作用,乃加文武之德聲。涉及秩序尊卑,所以李某斷不敢濫授!”待眾人都退回自己的原位後,李旭從帥案後站起身,笑著解釋。
“理當如此,眼下朝廷雖然式微,我等畢竟都是正途出身,凡事要遵循章法,不能效仿那山賊出身的竇建德!”早就跟李旭暗中透過氣的張九藝趕緊站出來,高聲響應。
雖然同為地方割據勢力,博陵六郡的官員們卻非常瞧不起自己的鄰居竇建德。後者目前已經自己封了自己長樂王,河間大總管,麾下大將軍、國公、郡侯也是一劃拉一大把。這種封官方式不但沒有被大隋朝廷承認的可能,也導致竇家軍管轄範圍內官員告身急遽貶值。當然,如果竇建德將來能坐了天下,那是另外一種說法。可從目前情況看,這種可能並不比李旭成就大業的機會多多少!
“古語云,勵民以官爵,可使位高者盡其心,位卑者知進退。若恣意相授,則濫也!”右司馬、定遠將軍時德方也從佇列中站出來,贊同張九藝之見。
“說得輕巧,反正你們兩個都有散職在手了!”有人在肚子裡暗自腹誹,酸味從腳後跟一直衝到腦門頂。如果不是官帽的料子夠厚,其頭髮上的煙都能直接漏出來。
但李旭顯然沒打算讓他們失望,待張、時兩個把場面話說圓,笑著點了點頭,繼續道:“目前我六郡基礎薄弱,執政之重,在於休養生息。所以戰端不會輕啟,軍功不可輕得。地方官吏終日操勞,卻難得升遷,實在有失公允。所以,本帥不得不想些其他辦法!”
聽到這話,很多人心中的酸味登時煙消雲散。無論大夥對李旭的態度如何,卻都相信他是個言出必行的磊落漢子。他說不吞沒眾人的功勞,即意味著對功勞不顯眼的人也將有所回報。只是這回報的方式與時機,又令人牽腸掛肚了。
接下來,李旭的話卻讓人剛剛熱乎起來的心又直接掉到冰窟窿裡。“然,百姓與諸君接觸不多,不知諸位平素之勞苦。本帥若動輒授人以官,未免讓人覺得咱們是另一夥竇家軍。”他苦笑了一下,表示自己實在萬不得已,“因此,本帥決定,從今日起,恢復漢制,正六品以下文職散官可以憑捐獻米糧而得。所出米糧物資,皆用於賑災救困。如此,百姓可感念諸位之德,本帥也可明示諸位之功!”
他的話音剛落,底下立刻像沸油中濺了水一樣炸了鍋。顧不得害怕衝撞了大將軍,博陵縣尉林全忠第一個站出來,用顫抖的聲音追問道:“大將軍,大將軍可以保證此舉能得到朝廷認,認可!”
以他的職務,本沒機會站在李旭面前說話。但今天早上,李旭特意關照過要博陵城內所有文武參加議事。所以林全忠也撈到了一個位置旁聽,更撈到了一個做夢也想不到的好機會!
“我本來就有權任免地方之官,況且這次所認捐的又是六品以下散職。不會費朝廷絲毫米糧,又為朝廷招攬了無數忠義之士,朝廷怎麼可能會干涉?”李旭點點頭,非常有信心地回答。
“那,敢問將軍,捐一個六品,六品承議郎需要多少米糧?”林全忠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上去平靜,但所有人都發現了他的緊張。
也難怪林全忠趁不住氣,放眼博陵郡內,家業比他大者聊聊無幾。但林家是商戶出身,祖上沒有做過顯官的,所以像當年的徐茂功一樣,即便再有錢,也與張家、崔家等世代鏨纓的豪門無法相提並論。如果在縣尉的位置上熬,他再熬上二十年也未必能升到郡丞。但捐一個散職就方便多了,只要李旭的胃口不太大,林家即便拿出三分之一家產,也不會放棄改變門第的機會。
“此事本帥曾經斟酌過,門檻不能設得太高,以免絕了人進身之路。從九品為兩百石米,正九品四百石,以後每加一級,米糧加倍!”李旭想了想,非常認真地回答。
這個價格的確不能算高。可若想一下就捐到六品散職位,卻也是尋常大戶承受不起得數字了。但自從漢代以來,歷朝賣官粥爵多為暗中操作,像李旭這般明碼標價,並承諾將各買官者所捐獻數字公開給百姓,由他們再收買一次人心的行為卻從沒發生過。
因此無論從那種角度算,出資者都沒有吃虧。相反,他們再獲得散職的同時,還能收買到一份扶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