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人會揮舞著右手告別;
上不了車的人動作比較簡單,只是豎起右手中指。
念小學時每次坐車出去玩,老師都會叮嚀〃不要將頭手伸出窗外〃,
我還記得有個頑皮的同學就問:〃為什麼呢?〃
老師說:〃這樣路旁的電線杆會斷掉好幾根啊!〃
說完後自己大笑好幾聲,好像動物園中突然發情的臺灣彌猴。
很奇怪,我通常碰到幽默感不怎麼高明的老師。
我那時就開始擔心長大後的個性,會不會因為被這種老師教導而扭曲。
火車開始左右搖晃,於是我跟著前後擺動。
如果頭和手都不能伸出窗外,那麼腳呢?
我突然有股衝動,於是將左腳舉起,伸出車外,然後放開左手。
很像在表演滑水特技吧。
柏森,可惜你不能看到。這樣可以算瘋狂嗎?
再把右手放開如何?柏森一定又會說那叫找死。
所謂的瘋狂,是不是就是比衝動多一點,比找死少一點呢?
收回左腳,改換右腳。交換了幾次,開始覺得無聊。
而且一個五六歲拉著媽媽衣角的小男孩,一直疑惑地看著我。
我可不想做他的壞榜樣。
荃常說我有時看起來壞壞的,她會有點怕。
明菁也說我不夠沉穩,要試著看起來莊重一點。
她們都希望不要因為我的外在形象,而讓別人對我產生誤解。
我總覺得揹負著某些東西在過日子,那些東西很沉很重。
最沉的,大概是一種叫做期望的東西。通常是別人給的。
然後是道德。
不過在學校時,道德很重,出社會後,道德就變輕了。
它們總是壓著我的肩,控制我的心,堵住我的口。
於是我把揹包從肩上卸下,用雙腳夾在地上。
因為我不希望這時身上再有任何負擔。
我從外套左邊的口袋掏出煙盒,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根菸。
站在禁菸標誌下方的婦人帶點驚慌的眼神看著我。
我朝她搖了搖頭。
把這根菸湊近眼前,讀著上面的字:
〃當這些字都成灰燼,我便在你胸口了。〃
因為抽菸,所以寂寞
海蚌未經沙的刺痛
就不能溫潤出美麗的珍珠
於是我讓思念
不斷地刺痛我的心
只為了,給親愛的你
所有美麗的珍珠
火車剛離開板橋,
開始由地下爬升到地面。
讀完第二根菸上的字後,我將身體轉180度,直接面向車外冷冽的風。
車外的景色不再是黑暗中點綴著金黃色燈光,
而是在北臺灣特有的溼冷空氣浸潤下,帶點暗的綠,以及抹上灰的藍。
吹吹冷風也好,胸口的熾熱或許可以降溫。
試著弄掉鞋底的泥巴,那是急著到巷口招計程車時,在工地旁沾到的。
我差點滑倒,幸好只是做出類似體操中劈腿的動作。
那使我現在大腿內側還隱隱作痛。
站在搖晃的階梯上,稍有不慎,我可能會跟這列火車說Bye…Bye。
從我的角度看,我是靜止的;但在上帝的眼裡,我跟火車的速度一樣。
這是物理學上相對速度的觀念。
會不會當我自以為平緩地過日子時,
上帝卻認為我是快速地虛擲光陰呢?
這麼冷的天,又下著雨,總是會逼人去翻翻腦海裡的陳年舊賬。
想到無端逝去的日子,以及不曾把握珍惜過的人,
不由得湧上一股深沉的悲哀。
悲哀得令我想跳車。
火車時速每小時超過100公里,如果我掉出車門,
該以多快的速度向前奔跑才不致摔倒呢?
我想是沒辦法的,我100公尺跑13秒3,換算成時速也不過約27公里。
這時跳車是另一種形式的找死,連留下遺言的機會也沒有。
其實我跳過車的,跳上車和跳下車都有。
有次在月臺上送荃回家,那天是星期日,人也是很多。
荃會害怕擁擠的感覺,在車廂內緊緊抓住座位的扶手,無助地站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