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2/4 頁)
雖然以往北邊和西邊也時常有零星戰事,但都未波及到內地,連募兵也大多從北邊徵召。北邊人身子強悍,若有幸被招入邊軍中的禁軍,更能免除全家賦稅和勞役,因此根本不愁招不到人。
加上朝廷又優待武將,故而從軍獲取前途,成為科舉之外的另一條入仕途徑。
南邊,徵召的大多是地方駐防軍,稱為鎮軍。
募兵制規定,凡家中男丁稀少,或只有一子的,可不服兵役,以錢糧替代;有秀才功名的人家,也可免除兵役。
也正因為這樣,張鄭兩家這兩代竟然沒有服兵役的。
張家倒是有兩個兒子,可張楊後來又科舉入仕了。他們兄弟並未分家,故而張家是不用服兵役的,除非自己想以武入仕。
鄭家在葫蘆兄弟出生後,靖國邊境平安已久,朝廷也不愁募兵不足,因而許多像鄭家這樣的,索性每年都以錢糧打點,讓那些想去投軍免稅賦的人家得償所願。
不管怎樣,打仗肯定不是百姓願意聽到的訊息,不說別的,錢糧都要多交許多,因此而破家的更不在少數。
所以,打仗的訊息一傳開,人人都關注打聽。
張家如今更是不同:在朝,有張楊為官;在野,產業遍佈南北,自然更要對局勢關注了。
於是,張槐吩咐劉黑皮留心外面的訊息。
到了十月,這訊息就證實了:靖國同西北的元國(虛構)開戰,且是大戰,雙方都出動了幾十萬軍隊。
忽然,舉國上下都緊張起來,連百姓們茶餘飯後閒談的都是戰事,街面上物價上揚,商人們紛紛收攏生意。
也有那膽大的,開始囤積居奇,想趁機撈一把。富貴險中求,沒準就發家了。
張槐就讓劉黑皮去雲州,“把糧食什麼的都賣了,雲州城裡的鋪子也關了。咱不指望發國難財,只求平安就好。”
鄭氏詫異地問道:“西北打仗,離雲州遠著哩(雲州在正北),咋這麼謹慎,連鋪子也不開了?”
張槐神色凝重地說道:“若是就這麼簡單就好了,只怕鬧大了,那元國從東邊繞過來南下,雲州起戰事也不是不可能。”
鄭氏點頭,問道:“那咱們今年不賣糧食了?”
張槐道:“不賣!不是想發財,等情勢緊張的時候,丟擲來也能救急,也算做善事。兵荒馬亂的時候,銀子到底比不上糧食實在。聽老輩人說,有錢都買不到東西哩。”
鄭氏聽了,心裡突突跳。
在這樣大的禍事面前,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她雖然活了兩輩子,還沒經過戰爭呢。
果蔬青戀 第156章 依戀
ps: ; ;原野萬分感謝大家的打賞和粉紅,對於接下來的劇情能否得到大家喜歡,十分忐忑,但原野努力去創作和構思了,想寫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這是個嘗試,不管怎樣,原野都會堅持到底。
至十一月,一個更不幸的訊息傳來:十月中旬一場大戰,靖國敗了,三十萬人馬全軍覆沒,元國揮軍南下,直逼凌雲關,所過之處,燒殺搶掠,寸草不留。
凌雲關後,是飛虎關,再往東南,是奉州,過了奉州,可就是京城地界了。
板栗和葫蘆等人聚在鄭家書房裡議論這事。
“中旬的事,咋能傳那麼快?”黃豆不相信地問道。
板栗照他腦門磕了一下,道:“都這時候了,用的都是八百里加急,你還當是從前哩!”
葫蘆沉聲問道:“可是有新的旨意下來?”
板栗點頭嘆氣道:“從南邊徵集糧草,抽調鎮軍和民夫,還要……招募新軍。”
方智方威也來了,方智提醒他們道:“朝廷又緊急抽調了三十萬人馬,原兵部郎中胡敬起復,被任命為鎮北將軍,已經奔赴凌雲關去了。”
葫蘆和板栗對視一眼,道:“這是遲早的事。”
話雖這麼說,心下只覺隱隱不安。
少年們一腔熱血無處灑,整日議論比劃戰事。
書生們也是群情激奮。指點江山,激昂文字,永遠是書生士子愛乾的事。好多人收拾行囊,去往京城,呼朋喚友的,書院竟然走了差不多一半人,清南村安靜了許多。
臘月初,一隊人馬來到清南村,皆帶著凜冽的殺氣。直奔青山書院。
周夫子跪迎了皇上密旨,示意蘇文青安排來人去歇息,然後獨在房中靜坐。
直至夜深,方讓人掌燈,鋪開紙筆。
“臣周楠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