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
“師傅,您還是不想傳給我吧?還是怕我打了你的飯碗?”
“哪裡,哪裡,我和你共用一個飯碗,打了我的,還有你的,我怕什麼呀。請注意你的耳朵,豎起來,再豎起來。”董智邊說,並去提楊醜醜的耳朵。
“師傅,徒兒耳朵已預備好,請傳秘訣。”
董智閉上眼睛,口中振振有詞,但什麼也聽不清。
“師傅,你念得什麼?我一句也聽不清。”
“過來,師傅給你點靈氣。”說著,兩人又吻了吻。
“這回有靈氣在你身,你就能聽懂了。”董智喝了一口水。
董智開始一字一頓地講道:“來對往,去對回,雨雪對風雷。松梢對竹葉,草舍對柴扉。潮漲落,月盈虧,暮色對朝暉,窗外螢共語,簾外燕雙飛。”
楊醜醜聽到這,見董智不言語,就問:“完了?”
董智雙手合十,說道:“秘訣第一部傳授以畢,阿彌託佛。”
“我師傅整個一個現代版的神漢,故弄玄虛,來欺騙一個涉世未深,年已四十有二的純情少女,阿門。”楊醜醜也在胸前劃了個十字。
“這叫二教合一。”倆人異口同聲,說完開懷大笑。
楊醜醜假裝像老夫子一樣收斂住笑容,嚴肅地說:“嘻皮笑臉,成何體統。這不是要褻瀆孔老夫子的形象嗎?”
“好了,好了,別跩文了,請老夫子講吧。”楊醜醜揶揄道。
董智接著講道:“我們現在所說的唐詩大多都講究格律,由於格律比較嚴格,所以,通稱之為律詩。它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共有八句律詩,押四韻或五韻,四韻就是指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五韻是指第二、四、六、八句再加上首句要押韻,一般而言,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押的話,通常押平聲。前面我講了,律詩一般有五言、七言兩種體,也偶有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則稱為排律。在律詩中,凡兩句相配,稱為一聯。五律、七律的第一聯,也就是第一句和第二句,叫首聯;第二聯,也就是第三句和第四句,叫頷聯;第三聯,也就是第五句和第六句,叫頸聯;第四聯,也就是第七句和第八句,叫尾聯。每聯的上句稱出句,下聯稱對句。”
楊醜醜打斷董智的話,好奇地問:“什麼是押韻呢?”
“所謂押韻,有時也叫壓韻。它是對作詩歌時在句末或聯末的用韻的總稱。詩歌押韻的目的是,既便於吟誦和記憶,又能使作品具有節奏和聲調之美。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走步,幾個人同時邁同一只腳,走出來的步子又整齊優美,聲也是哐!哐!哐!這樣一來,既便於大家整齊走路,又有一種節奏和聲調的美。對於詩來說,就是讀起來特別順口,像順口溜一樣。”
“你能不能講得具體一些?”楊醜醜過來親吻了一下董智。
“這麼說吧,比如有個順口溜:‘女人沒把子(情人),活得像傻子;男人沒小蜜,活得沒意義。’這幾句中,把子的‘子’和傻子的‘子’都是一個音,當然是押韻了。但在詩中,一般同一首詩裡的每句句尾不能出現同一個字。再看那個順口溜中的小蜜的‘密’字,它的漢語拼音是‘mi’;沒意義中的‘義’字,它的漢語拼音是‘yi’,這兩個字漢語拼音中的韻母都是‘i’,這就是押韻。韻專門有韻書,比較複雜,你一下也不可能懂,況且懂了也用處不大。因為,現在人們寫詩主要以內容為主,用韻也比較寬。好多寫詩的人也根本不知道什麼韻不韻,只要知道讀起來順口就行了。”
“前面你講的對仗,請你給我再講一遍,好嗎?”楊醜醜認真地請求道。
“你瞭解這麼多專業知識幹什麼?知道點常識,能讀書就行啦。”董智順口說道。
“我就是為了給你寫詩,怕寫得不對,你笑話我。”楊醜醜嬌憨地說。
“看來這愛情真的能造就詩人。那我就只好再講一講對仗嚕。”
董智喝了一口水,又喝了一口,但這後一口並沒嚥下去,而是含在了口中,他走到楊醜醜跟前,捧起她的臉一吻,同時把自己口中的水送到了她的口中。
楊醜醜撒嬌道:“你真壞!”
“這叫口對口,水長流,流到你的心裡頭。這三句就押韻。”董智打趣道。
“這回講對仗,也具體一些,好嗎?”
“遵命!對仗是指使詩中詞句對偶。可以兩句相對,也可以句中自對。對仗一般用同類句型和詞性。作為格律要求,律詩中間兩聯須對仗,首尾兩聯不用對仗。但也有變化的情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