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香港地區的各個團體的代表者組織起來,安排這些代表來大亞灣參觀,瞭解整個設計和工程質量,實地考察電站的設定和保障工程,又請了很多專家去和代表們交流,最後大家達成共識:核電站是安全的、可靠的,同時香港是可以受益的,於是大亞灣核電站的專案得以順利進行。
確定什麼因素與決策相關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要忽視。中國成功舉辦了2008年奧運會,從決策的角度來看,是把所有相關因素都考慮到了,天氣、不同文化、不同國家的立場、運動員、觀眾以及奧運會本身。
步驟3:分配權重
事實上並非每一個標準都是同等重要的,恰當考慮它們的優先權是第三步。透過對每一個與決策相關因素的重要性的判斷,也就是明確步驟2所述標準的重要性,可以使我們更能夠解決關鍵問題,把資源分配到重要的地方去,以保證決策的選擇是正確的。
步驟4:擬訂方案
列出能成功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無須評價,僅需列出即可。對於決策所需要的方案來說,在沒有做出選擇之前,越多越好,不要在決策之前就做出選擇,就制約提出方案,這樣會影響決策本身。
步驟5:分析方案
在列出的所有方案裡面做出分析是一個關鍵的步驟,在這個步驟裡面,我們需要分析方案是否可行,實施這個方案的代價高嗎?可能遇到的風險大嗎?在這裡特別要注意兩點:第一,分析方案應該著重於建議,而不是人;第二,需要分析社會願望因素……取悅上司還是同事。
當你在分析方案的時候,一定要著重建議,不要管是誰提出來的,千萬不要因為是高層管理者提出的方案就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也不要因為是專家提出的方案就有更強的選擇性,我們需要依據方案本身,而不是提出者的影響力。在做決策的時候,我們存在不夠理性的一個原因,就是誰官大誰說了算,理性決策的時候是不能這樣的,我們只需要關注建議。
社會願望因素考慮取悅上司還是同事?其實表達了這樣一個思想:在分析方案的時候,要考量以下因素,如果這個方案是需要所有人去執行的話,取悅同事的方案比較容易獲得成功;如果這個方案是要上司批准的話,那麼取悅上司的方案比較容易透過。所以要求我們不要自己評估方案好還是不好,一定要看這個方案拿來幹什麼用,需要獲得什麼人的支援。
步驟6:選擇方案
在前面步驟的基礎上,我們開始做出決策選擇了,如何選擇方案,就是決策本身,我們需要界定以下一些問題:這個方案是最好的嗎?用前面的步驟來判斷;選擇這個方案是妥協的結果嗎?這個方案可以讓所有參與決策的人滿意嗎?在做出選擇的時候是否受到權力的影響?界定這些問題,只是希望選擇更加理性,而不是受個人因素影響,包括權力的影響。
步驟7:執行方案
進入實施步驟,就要考慮所有執行的人是否可以接受所選擇的方案,執行方案過程中資源是否受到限制。如果執行者不能夠接受決策方案,決策就不會獲得效果;同樣,如果實施中資源受到限制,難免決策也會無法得到執行,因此在實施決策的時候,需要特別關注這兩個問題:接受程度、資源限制。
步驟8:評價方案
評價決策的效果有很多方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過程,檢驗後果,改善推進。
集體決策 個人負責
多年的管理觀察使我發現在我們的日常管理中,最多看到的現象是個人決策,集體負責。很多時候,決策是一個人確定,但是要集體來討論,來承擔,而且常常藉助於集體的力量來體現個人的意志,這是特別需要糾正的錯誤。
集體決策
選擇集體決策,是因為集體決策是一個風險相對小的決策,因為這是集合群體的智慧,相互碰撞和選擇遷就的結果,因此集體決策就有它的侷限性:集體決策不是最好的決策,同時集體決策是一個折中的選擇;但是正因如此,集體決策有著最重要的特性,即它是一個風險比較小的決策。
管理者所要做的是保證整個經營過程良性和持續,因此如何降低風險就是管理者優先選擇的邏輯,在這個前提下,集體決策就是最好的選擇。當然集體決策並不意味著“跟著簽字”,上邊籤,下邊也籤。而是要告訴每一位參與決策的人,我們能做什麼樣,我們行為的邊界是什麼,以及相配套的獎懲制度。只有這樣,人們在簽字時才會真正儘自己的責任,才會有將工作做好的動力。做到集體決策有效需要團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