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作為攻城守城之用的長寬皆超三米大小的巨型床子弩。
吐蕃使者站在窗外向遠處眺望,看到那密密麻麻、閃著幽光的箭簇,汗一滴滴的向下劉,吐蕃使者一邊抹汗一邊道:“久聞中原精工巧技,名不虛傳,聽聞在西域,我們在中原人的強弓硬弩下吃虧不少。”
吐蕃使者身側,那五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喇嘛都在低首唸經,面對這被萬千箭矢圍繞只要外面的人一聲令下就能然他們所有人變成刺蝟的情形,這五位喇嘛很鎮定,面容平和,經聲不絕。
“南宮門平安!!”
遠遠的,太監的尖厲的聲音傳進立政殿內。
立政殿,這個平素只是國俌呆的宮室內,主座上,有一位頭髮已經有些斑白的男子閉目,看著似乎正在養神,但只有被這位男子握著手的人才知道這位大魏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並不如他表現的那麼平靜,每一次只要有太監尖厲的聲音回報平安之聲,大魏王朝的君主,自己的夫主李泰璋握著自己的手都會不自覺的緊了緊。
“西宮門平安!!”
遠遠的尖厲的聲音傳來,李泰璋緩緩的睜開眼,掃了眼裡殿,他知道的正子正在裡面沉睡,收回目光,轉頭看向如自己一樣也不年輕了的楊秀業,道:“國俌覺得,咱們大魏的年號是不是該換一換?”
楊秀業微微帶著笑意,道:“陛下不是一向討厭總換年號嗎?元朔用到現在都幾十年了,再換也是不習慣。”
李泰璋聽到這話,點了點頭,道:“也是,大家都習慣了。”
“東宮門平安!!”
夜色中,只有燈火搖曳,太監尖厲的聲音帶著迴音遠遠傳來。
李泰璋聽到這聲回報,神思有幾分飄渺,不知道在想些什麼,良久,道:“名劍侯……多少年了?”
楊秀業知道李泰璋問得不是那個後來暴虐殺人被處罰的那位名劍侯,而是更久以前那位被人尊敬的那位,一瞬間,楊秀業也陷入了回憶中,然後忽地有了一種時光飛逝的感慨,一晃也是幾十年過去了啊,微微嘆息一聲,道:“有三十年了吧。”
李泰璋想起昔日在安平郡王府的日子,那時他還小,雖然因為是旁枝弟子難免看人臉色,但也因此少了幾分重擔在身,倒是偷的了幾分少年自在,回憶過去,讓李泰璋已經有些衰老的氣色煥發出了幾分明亮的光澤,道:“我還記得那時候啊,令狐剛才和他師父進府,名劍侯帶著聶長歌,都是一副孩子氣……”
李泰璋開始絮絮叨叨的敘說著他的回憶他的過去,楊秀業含笑聽著李泰璋這彷彿年長者不可控的“囉嗦”,平靜溫柔,不約而同的,兩人都沒提起那久久未曾傳報回來的“北宮門平安”的報信。
李熙寧站在沈方良休息的臥房外的廳堂裡,來回來去的不停踱步,他身邊喬止一言不發,時不時的李熙寧會問一句,道:“嚴瑾和張獻忠回來了嗎?”
看到喬止搖頭,李熙寧忍不住道:“家裡出了這麼大事情,他們還有臉在外面花天酒地!”
喬止沒對李熙寧的話做什麼反應,事實上喬止也知道李熙寧不需要他做什麼反應,因為此時的李熙寧並不需要自己回答什麼,他的質問他的怒氣其實不過都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焦距、擔憂與恐懼。
不知道過了多久,只聽到隔壁廳堂裡腳步聲響,似乎是一隊隊的人馬在來回走動,李熙寧一驚,急急推門而出,只見大理寺中人正有一隊人馬在快速的撤出,李熙寧定睛一看,卻見是令狐少卿正帶領大理寺近半數的人手正在意圖離開的樣子。
李熙寧一見此態,急了,匆匆上前攔住令狐少卿的腳步,道:“你去哪裡?”
其實許多事情就是這麼的諷刺,不管李熙寧有多討厭脾氣又臭又硬的令狐少卿,但是這個人一貫的強大與堅固讓包括李熙寧在內的所有人在有事情發生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令狐少卿,所以此時此刻,李熙寧死硬的攔在令狐少卿身前,道:“你要逃跑?”
令狐少卿冷冷掃了李熙寧,一句話都沒說,但是從另一間房屋裡飄然而出的聶長歌卻輕嘆了聲,替令狐少卿解釋道:“世子放心,那個老怪物已經被困在宮中,不可能再來沈方良這裡作惡了,宮中事情,需有人去善後。”
李熙寧聽到聶長歌的話,還在猶疑要不要繼續阻攔,令狐少卿理都不理李熙寧,一個輕功踏步,直接繞過李熙寧,帶著大理寺一半的精銳離開了。
這種視人如無物的態度讓李熙寧氣得直跳腳,卻也無法。
第71章
沈方良手忙腳亂的把剛上門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