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4/4 頁)
本照他說的做了,但還是忍不住用疑惑的目光打量那臺望遠鏡。
那真是望遠鏡嗎?哪有望遠鏡可以在正午使用的!馬克勞林在看什麼?
他現在已經知曉這位數學家——或是別的什麼家——不會輕易給他答案。馬克勞林更喜歡讓本自己推測他在做什麼。
咔噠一聲響過,馬克勞林迅速遞來另一個金屬片。它呈正方形,看上去好像是生鏽的鐵片。但本知道這是某種不含鐵的金屬,他估計可能是鋅。金屬板正面有一層鏽色細乳液膜。本按照馬克勞林演示的步驟,拿過一張紙放在上面,接著用一個框子把紙緊緊貼在板上,又撒了些鐵粉。吹去鐵粉後,金屬板上呈現出類似指紋的渦旋圖形。然後本又從一個四四方方的儀器中取出另一塊類似的板子,他一分鐘前剛把紙鋪在上面。這塊金屬板是溫的。他把新板放入儀器,拉動板手。機器發出噝噝的聲音。與此同時,本從先前那塊板子上取下框架,掃去粉末。那些圖形還留在紙上,顯然是燒上去的。
這是第十六塊類似的圖紙,本把序號標在了上面。
馬克勞林又把望遠鏡移了幾度,按下一個開關,另一塊金屬板冒了出來。本把手裡的這塊交給他,重複起剛才的操作。
“要是不止三塊金屬板,處理起來就容易多了,”本說。
“當然。但這些東西很貴,”馬克勞林解釋道,“堅持住,就剩一點了。我們要儘可能在短時間內搞完。”
又過了一刻鐘,哲人終於從望遠鏡前退開。“看看咱們得到了什麼,”他說。
本處理好最後一張紙,把它交給馬克勞林。數學家將這些紙都攤在桌上,略微交搭起來。本發現這些圖案的邊緣是吻合的,放在一起可以組成一幅大圖。
“如何?”馬克勞林期許地說
“啊……有點像星圖或是類似的東西,但尺寸完全不對。”
“此話怎講?”
“星星的大小不會相差這麼多。這個有一先令大,那個還不到針尖大小。另外,現在是白天……等等,我明白了。透過這臺望遠鏡看到的根本就不是光線,對嗎?”
馬克勞林拍拍他的後背,笑得更歡了。“好小子!如果我說這是臺親合力望遠鏡,你能明白嗎?”
“是的,”本馬上介面道。
“那就解釋一下。”
本趁著興奮勁脫口而出。“這臺望遠鏡可以辨識不同天體間的引力大小。你肯定用了個水銀轉換器,將重力諧波轉化成磁力。然後再繪成乳液圖譜。我在上面撒上鐵粉後,就被這些乳液粘住,隨後燒在紙上。這是一張星圖,但表示的卻是恆星質量。”
“對!”馬克勞林說,“但我必須糾正你的一個錯誤,你看到的不是恆星,而是行星、月球和彗星。”他指著最大的圖案說,“這是木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