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惺惺作態,令人見之慾嘔!”
秦小官汗顏道:“慚愧!慚愧!在下亦不過是個尋常男子,浪跡塵世的糊塗書生而已!”
林倩雪將手中的琵琶往上揚了一揚,淡淡地說到:“俗人也好,雅人也罷,今日終究尋得知音。唯有彈奏一首,以報知己,卻不知先生肯否賞臉?”
秦小官沉浸在林倩雪高不可攀的清高氣質中,神往地說到:“能再聞夫人雅音,乃生平之幸!”
“咚~咚~”
幾聲妙音傳出,有若泉水嗚咽,卻正是林倩雪撥絃調音。
試音完畢,林倩雪仰望蒼穹,神色肅然。手未動、音未起,但卻情先至,不禁讓人為之迷醉。
秦小官露出了傾慕之色,凝神斂氣,將眼、耳、鼻、舌、身、意俱臻至顛峰狀態,似乎要與這美妙得如詩一般的畫面融合為一體。
終於,一個接一個的音符飄了起來,迴響在晴空,勢要洗淨這世間的所有渾濁。
琴聲漸起,若鶯鶯細語。其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富貴人家喧鬧音樂的濃脂豔粉,予人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奇妙感覺。
寂靜的雪景漸漸地消失不見了,秦小官的眼前浮現出一幅至美的春日山水畫卷,好像回到了春天那靜謐的夜晚,月亮自東山升起,小舟在微微江波上悠悠盪漾,花影在西岸輕輕的搖曳的自然妙手勾勒出的迷人景色。
此曲正是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
秦小官如何會不識此曲,只是卻從未聽過有人能將這曲目演繹至如此高遠的境界!聞曲而見景,只叫人置身於美妙的春夜之中。
由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漱、欸乃歸舟,一段接一段,一段連一段,曲音時而幽靜,時而熱烈,正如那變化無窮的自然之景。
忽然,音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強,激動人心。秦小官好像看到了那江中的小船向歸途劃去時的歡樂聲浪響徹江面。而後,音律在快速中徒然而止,又回覆到平靜、輕柔的意境之中,然後越發飄渺、悠長、好象輕舟在遠處的江面漸漸消失。
琴音終落,秦小官神為之動。沉湎在這迷人的詩畫意境中,久久不能自已。連同心中的情慾,亦在剎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第二卷 俏書生 佳人逗風流 第三十六章 識小足 琵琶欲雙飛
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這已經不足以形容此刻秦小官的感受,他的心神深深地嵌入了林倩雪那琵琶聲所營造的至美景象之中。甚至,他感覺到在這純淨的琵琶聲中,他的心好像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好似他體內的至誠至善的純真人性又慢慢地復甦了過來。
秦小官覺得自己彷彿置身於空谷靈雨的洗滌之中,起初內心中那蠢蠢欲動的獸慾已經消逝殆盡。
林倩雪亦被自己的琵琶聲所感動。因為這一曲,她不再是孤芳自賞,也不是對牛彈琴。林倩雪視眼前的書生為唯一知音之人,只想傾情彈奏一曲,將心中對琴藝的理解還有她心中的感觸,盡數釋放出來。
也許,林倩雪就像那發情的孔雀,要在配偶面前,盡情地開屏,綻現出自己最美麗的一面。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此時的默然相對,卻已經是最好的讚美了。
良久,秦小官才從強烈的震撼中回過神來。
琵琶聲過,並非不留痕。秦小官至少明白了三件事情:
首先,他明白了金山為什麼會不惜重金娶了這四夫人,卻不又不甚寵她。只因為這林倩雪實在稱得上色藝雙絕,有著足夠的讓任何男人動心的資本。但是同時,林倩雪又予人以孤高的感覺,讓人覺得她高不可攀,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瀆。而同時,林倩雪對金山這般男人,絕不會假以辭色,甚至會蔑視他們,拒人以千里之外。所以,在林倩雪面前,金山只能自慚形穢地欣賞著她的色藝,這便是自卑。
同時,秦小官聞聲識人。聽出了林倩雪的弦外之音,知道她定是身世淒涼,境遇悲慘,否則,她的琵琶聲便不會如此的幽怨。那一陣“叮叮~咚咚~”聲之中,彷彿在向秦小官傾吐、述說她的內心悽苦:自小遠離父母的疼愛,再被買為歌妓,悽慘的學藝經歷,人前賣藝的不堪歲月,最後身不由己的歸宿——嫁與財主為妾。
最重要的是,秦小官知道她的心中,還一直殘留著希望,期望她心中的所期盼的情郎能為她改變所以的一切。琴聲告訴秦小官,他就是她的知音,也是她等待了一生知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