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朕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2)(第2/3 頁)
又派親信在房間四邊守著,確保沒有外人。
也不至於被人監聽到。
這才紛紛小心詢問起來。
“父王,可否詳細回憶講述一下進宮之後的所有經過,以及一切言論?”
李隆基對自己父親的膽子還是有所瞭解的,同時他也不覺得他父親能安然回來,以及相王府外面沒有任何禁軍圍著,會有導致他們被殺的風險存在,所以他覺得他父親可能就是自己嚇自己。
應該沒有他父親想的那麼危險。
李旦對自己這個兒子的聰慧程度有所瞭解,此時也迫切需要些安慰,所以在深呼吸了一會,冷靜下來後,便趕忙開始詳細描繪起進宮的過程,進宮後的場景,以及在場所有人都說了些什麼?
,!
在聽到武三思彈劾之際。
不少人更是直接嚇得冷汗直流。
畢竟他們自己清楚,他們確實知道此事,雖說沒有十分積極參與其中,但肯定有幫忙保密,甚至適當的放放水。
若非如此,五個宰相哪有這麼大能耐,如果宰相聯手就能直接逼宮造反。
哪個皇帝能放心睡覺?
不過等李旦說完,李隆基就立刻鬆了一口氣,並趕忙寬慰道“父王莫要太過於擔心,您難道還沒聽明白嗎,聖上已經將此事定性了,那就是張柬之等人裹挾太子造反,是他們在裹挾太子。”
“可見聖上並無意追究太子,至少絕不會傷害太子的性命,只是太子之位能不能保住不大確定。可就連直接參與逼宮的太子都能安然脫身,想來您和太平姑姑,應該不至於有什麼大的危險。
故而父王完全可以放寬心。
聖上還是顧念母子之情的。”
聽及此言,李旦也是越想越覺得他這兒子說的有道理,裹挾這個詞無疑能夠將太子的罪過降到最低,突出了其身不由己,最關鍵的是,這話不是別人說的,是當今聖上所言,那就是聖意啊!
剛剛還提心吊膽,忐忑不已的相王李旦,瞬間整個人都因此放鬆了許多。
連李顯都能保住命的話,他應該也無憂,經歷了這麼些年提心吊膽,殫精竭慮,生怕過了今天沒明天的日子,他也不敢奢求太多,只要一家平安就好。
不同於李旦還要回來,跟他兒子說具體發生了什麼,然後由他兒子開解點明,太平公主在聽到白聖說出這話的時候就明白自己性命無憂,太子也性命無憂,最多權勢可能會被削減部分罷了。
所以她才會在離開時有所慶幸。
她這母親終究年紀大了,性格也比過去柔和了許多,不願意再殺戮子嗣。
不過即便如此,她回到公主府後還是立刻與親信兒女仔細協商了一番,隨後就趕緊大張旗鼓,帶著丈夫兒女一起前往她為她母親,也就是當今聖上祈福延壽所造的佛塔,準備徹夜誦經祈福。
她知道,這時候做的越多,錯的越多,與其在其他方面搞小動作,不如趕緊認慫,彰顯孝道,為母親祈福長生。
這麼做任誰都挑不出錯來,同時說不定也能讓喜佛教的母親因此而欣慰。
忽略她在此事中犯的錯。
或者減少內心的厭惡不滿。
至於同樣匆匆回府的武三思,他當然也聽明白了白聖的意思,同時他更是能感覺的出來,當今聖上,他這姑母好像沒有先前那麼糊塗,好糊弄了,今天見面彷彿又回到了十幾年前那般忐忑。
出於謹慎考慮,回府後的武三思立刻便派人傳信,讓先前聯絡好的那些言官御史,明日早朝,暫時不要彈劾太子等人,看看當今聖上的具體態度再說。
他很清楚,太子和相王等人能不能倒臺,不在於他能聯絡多少人彈劾,而是在於當今聖上,他這位姑母的態度。
如果他這姑母已經老糊塗了,那的確可以透過吹枕頭風,或者誇大威脅之類,讓她下狠心對太子和相王動手。但如果沒有老糊塗,並且你下定決心要保太子,那他聯絡人手一窩蜂的彈劾太子相王,無疑就是在與當今聖上做對了。
到時候焉能有好下場?
考慮到剛剛親身感受到的白聖態度轉變,以及瞳孔的清明,即便幾個兒子反對,武三思依舊十分堅決的下了這個命令,還是得適當保一手,莫要太急。
倒也不愧他的三思之名。
造反逼宮可能需要的是果斷,但琢磨皇上的心思,就需要三思而後行了。
而隨著他們三個回來,今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也基本傳遍了整個神都洛陽,直接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