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4/4 頁)
最近,湧現出了一大批論述該問題的文獻。這些文獻指出,行動過於激
進,反而會帶來某些問題。如果不加區別,隨意而為,則將產生逆向歧視,
導致科研水準倒退。科爾斷言,“由於種種原因,要想確定一個附有嚴格時
間表的數量目標,似乎是不現實的。”
激進的行為無論如何都不會去追究產生歧視的根源。實際上,社會及心
理因素往往會引發女性本身的自卑感。因此,要消除歧視,就得從這些方面
著眼,而不是光靠法律行動。
採納這種解決方式,必將引起北半球家庭的某些根本變化。而丈夫掙面
包,妻子管子女的傳統觀念也勢將被徹底拋棄。科學生涯中的絕對平等一定
得建立在家庭中的絕對平等之上,否則它就根本無從談起。
這種家庭層次上的平等過程業已出現在年輕一代的身上,並且隨著女性
單親家庭的增長而正在加速。但是這種現象本身也伴隨著某些困惑。
不管怎樣,家庭層次上的變化必須伴之以社會制度的變革。無論是單親
家庭,還是雙親家庭,它們都向往兒童養育的進一步社會化,都需要全日制
的學校、幼兒園和託兒所,由其來分擔父母所承攬的大量事務。
社會變化,包括家庭結構的變化,同樣也將見之於南半球,雖然它採用
的方式會有別於北半球,但最終的結果卻可能是殊途同歸。
《紐約時報》最近指出,勞動市場上全日性崗位的數量正趨減少,而非
全日性崗位則正以相同的速率增加。非全日性職業有利於男女共同分擔操持
家務和養育子女的職責。可以設想,資訊科技的改進和發展將會使科學工作
分散化,有許多事完全可以在家中幹。新型的工作方式有助於增進男女在家
庭和科學職業上的平等。
家庭結構和職業結構的變化無疑將產生深刻的心理效應,但心理偏見也
有可能阻礙家庭結構和職業結構的必要變化。然而可喜的是,這種變化的基
礎相當廣泛,而且無從替代:它的形成是技術及經濟顯著發展的必然反映。
在我多年前撰寫的《女性地位的提高》一書中,我曾經強調,女性的社
會地位,女性的社會作用,主要取決於社會一體化的程度。強調個人作用和
競爭的制度推崇大男子主義;激進的群體崇尚女性至上;社會主義思想家,
從帕拉圖到前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和後馬克思主義者,提倡維護女
性權益;超個人主義者,如尼采,則貶低女性。所有這些表述均未免過於簡
單化。我今天所看到的是,人類正在力求實現社會化與個人積極性、共同保
障與自由之間的新的平衡。在我看來,這實際上也就是男女社會環境之間的
新的平衡,它正是解決科學界女性地位問題的基礎。它將有助於更合理地利
用人力資源,而這無疑又是南北半球所共同嚮往的。在現階段,技術創新和
經濟增長主要靠人力資源的質量,而不是自然資源、資本或無技能勞力。在
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決不能無緣無故地荒廢。。 50%的人類創造力。
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決不能無緣無故地荒廢。。 50%的人類創造力。
節譯自《婦女在第三世界科技發展中的作用》
李國海、李兆雄譯李淼校
馬琳·約翰遜
馬琳·約翰遜
美國婦女活動家,政治家,喬治敦大學法律中心名譽研究員,明尼蘇達
州前副州長。1968年畢業於麥卡萊斯特大學。1970年在聖保羅創立了一家公
司,並任總裁。1983年起出任明尼蘇達州副州長。期阿,還發起組織了全國
女高階行政官大會,並擔任該組織以及明尼蘇達州婦女政治決策委員會主席
之職。
本篇是在喬治敦大學所作的演講。演講從家庭問題出發,揭示了美國家
庭所面臨的困難處境:就業機會匱乏,經濟桔據,沉重的家庭負擔,得不到
足夠的教育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