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3/4 頁)
)“本站域名就是全拼,請記住本站域名!”
此文通篇一百二十八句,從頭到尾,沒有一句隱語暗喻。文逸真人雖然是坤道,這篇《靈源大道歌》卻並非專講的女真丹法,而是清修一脈入門根基所在,大道所之,勸修士清平地基,琢磨心xìng。
張大師開場表白了摒棄門戶之見,萬法溯源,要見黃老根本。便將這清修派的經典拿出來,從“我為諸君說端的”,一直到“大道終於不負人”,字字解說,句句闡揚,沒有絲毫紕漏隱諱。
錢逸群的心xìng修養,早在不自覺中入了門徑,此時再聽張大師演說《大道歌》,冥冥中自有契合,心中泛起陣陣歡喜。
堂下眾道卻沒有錢逸群這樣的際遇。
這卻是為何?
原來清修一脈遠較符籙、丹鼎更為源遠流長。且看黃帝問道廣成子,問的是“道”,絕無“法”、“術”之說。其修行法門更是師徒授受,不假文字,最重言傳身教。師父往往放任弟子,直到要緊關頭方才臨門一腳,點破痴迷。
這樣對於大根xìng的人而言,自然契合道理。誠如木師所言:不給指路方有無窮路數,一旦指路便只有一條路走。
然而世上到底名師多於明師,上士廖若晨星。許多道人修行不得法,心xìng沒人磨,只憑著祖師傳下來的書冊典籍、隻言片語,妄自揣摩,各種誤解,哪裡能入大道門徑?
《靈源大道歌》自宋元以來,流傳甚廣,在座眾道多有背過的,再聽張大師說起來,心中頗有“不過如此”之感。
好一場盛會,倒像是專為錢逸群所開,餘眾盡為背景陪襯。
錢逸群每rì早起,在張師門前恭候,隨師禮拜,護法壇前。散講之後便回單房,打坐靜修,靈蘊滋養,摸索內丹原理。如是三rì,錢逸群的氣質為之一變,舉手投足之間正氣充沛,氣定神閒,頗有高真模樣。
“元真!我今作偈一首,請為參詳!”張大師說完了《靈源大道歌》,口占一偈:
“大道從來有玄音,有緣洗耳細傾聽。
sèsè空空原非相,喜喜怒怒無關心。
真陽還須求子午,抽添更要問庚申。
只看玄空一輪月,朝朝暮暮四時chūn。”
偈子說罷,張大師起身下座,眾道謝師。
大師道:“功歸祖師,德歸大眾。”
話音一落,道樂大奏,眾道士轉誦天尊聖號,恭送張大師回寮。
錢逸群緊隨張大師身後,路過山門,突然聽得外面一聲佛號,震得人jīng神恍惚,腳步虛伐。許多道士並無內煉外修,登時跌倒在地,場面大亂。
“不管他。”張大師淡淡言道,便要再走。
“小僧慧光,頂禮嗣漢天師府、上顯下庸張大真人。”門外傳來另一聲佛號,換了個人自報家門,卻也是個和尚。
張顯庸正是張大師的名諱。
錢逸群忍不住轉頭望向張顯庸,心頭砰砰直跳,暗自惴道:那邪道果然是胡說八道!還說他是天師八將……害我信以為真,原來人家竟然是如假包換的張天師!
張顯庸乃是朝廷冊封的第五十一代天師,號正一嗣教光揚祖範沖和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尤其是最後那個“掌天下道教事”,便是朝廷給的教權。凡開門論道、供奉道門祖師的三清弟子,都歸他管。
錢逸群在吳縣想找神仙抱大腿,連冷門如伍柳丹法都想到了,卻沒想過去龍虎山找張天師,實在是因為這位天師離他實在太高太遠!何嘗想得到,自己竟然稀裡糊塗地給天師做了兩回護法。
原來這三天宣講,早有多嘴的道人傳給了熟識的信眾。那些信眾自然回去之後也要傳說,只到了第二天,瓊花觀門前就早早有信眾等著,焚香頂禮,求入門旁聽,極為虔誠。然而道門自有規矩,這些信眾再熱心,也只能守在山門之外。
唯一變通之處,便是有道人將張大師宣講內容整理成冊,許他們抄閱罷了。
如今三天宣講完畢,張大師答應舉行一場祈福法事,為眾信眾消災解厄。故而門口早早就有一大幹信眾排隊,都想輪個前排。
此時突然冒出來一個和尚,少不得又是佛道之爭。
陳監院上前對張大師道:“大師,那慧光是大明寺方丈座下弟子,號稱南國辯才第一。”
“與我何干。”張顯庸橫了一眼陳監院,抬足便行。
陳監院上前躬身行禮道:“大師,大明寺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