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4/4 頁)
邵風觀那一年是第四名,在這四將中排名最末,水將鄧滄瀾和火將畢煒一直跟隨文侯身邊,邵風觀則以文侯部將的身份出守東陽城。交戰以來,曾經被寄以厚望的勞國基在前鋒營中一直沒什麼起色,最後只是以性命換來了軍功——只是這軍功也沒人記了。反倒是邵風觀,東陽城一戰後名聲大噪,由帝君欽點,升為東平城守將,節制東陽城。
他雖然是文侯的部將,但是那天在百香樓裡,文侯根本沒提到過他,連與邵風觀齊名的“水”、“火”二將也沒提起過他,好象邵風觀只是個外人。而路恭行北歸時,正是邵風觀送來的,本來該送到文侯處,可是路恭行卻是二太子帶著。
這些事吳萬齡不知道,所以他搞不清了,而我以前對這事根本不曾想過,聽吳萬齡這般一說,那麼無疑,邵風觀定然已與文侯反目了。
如果由太子帶兵,文侯必要隨同一起去,而如此一來,便要和邵風觀面對面。不知邵風觀會如何想,兩軍不和之下,只怕太子反而要吃個大敗仗,連東平城都要保不住。權衡之下,文侯才讓二太子帶援軍吧。
如果事實真是如此,那文侯真是個顧全大局的人。我不禁喃喃道:“不錯,不爭為上策。”
吳萬齡在一邊被我這句話弄得莫明其妙,道:“統領,你覺得不爭才是上策麼?”
我道:“這事文侯定是成竹在胸,不會錯的,我們不必多管。”我看了看天,夕陽已有一半沒入山後了,道:“我們還是快點去茶館看看吧。”
※ ※ ※
茶館有不少,遠多於酒樓,但戰事一起,茶葉供應不足,日見凋敝。但自從李湍敗亡,與天水省的交通恢復後,京中的茶館便又紛紛重開,此時京中據說有兩百家茶館了。
我和吳萬齡換了便裝,去了一家較近的茶館。這家茶館因為靠近軍校,有不少軍校的教官也來喝茶聊天,聽吳萬齡說,著實能聽到不少小道訊息。
如果要成為一個名將,那一定要學會敏銳的判斷。
剛這般一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