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2/4 頁)
但是文侯縱然掩藏得甚好,在太子起身時,他突然說出的那一句話還是讓我窺見了他的真實面目。
文侯,絕不是個弄臣。
一片掌聲打斷了我的思緒,原來文侯已講完了。每年軍校放完春假和暑假後開學,都要由太子和文侯來訓話的。雖然是老生常談,文侯所說的也無非是“軍人當以‘忠義勇決’為本”之類的話,帝君也會說,更不用說文侯了,但文侯說來倒總有些新鮮之感。
會議散了。會場上所有的教官和學生都向文侯和太子跪下行了一禮,然後很有秩序地散去。軍校五年,每個年級都有八個班,每班一律是五十人,一共也就是兩千人。這些學生絕大多數都是世家子弟,也許是因為世家子弟越來越不願從軍,因此在我入學前幾年才開始招收平民子弟,當時每年只招一個班,現在已經有兩個班了,其中一個平民班正是由我教導槍馬。
難道,文侯真的是要我終老於教官之位麼?
※ ※ ※
每天,在輪到我上槍馬課時,我便帶著全班五十個學生在操場上練槍。這班學生都是平民出身,要負擔學費也不容易,學得相當刻苦,儘管考進來時有不少人連馬都不會騎,但五天過後,全班的人都會騎馬了,讓我很是吃驚。我當初入軍校,算是成績較好的,也還不及他們學得如此之快。
這一天,我授完課回到自己住處,已是一身臭汗。在井臺前洗了個澡,我搬了個藤椅躺在曬臺上,看看書。
這房子是文侯給我們這批單身的教官准備的,並不太大,不過只有一個人住,這間屋子也顯得有點空空蕩蕩了。
我半躺著,翻著那本從高鷲城拿回來的書。書裡的內容依然看不懂,但一拿著這本書,眼前又好象出現了在城中那些烽火和刀光。
不可一世的南征軍,難道真的只逃出我們幾個了麼?
路恭行昨天已經和二太子出發增援東平城了。他走之前,我去路府見了他一回,聽他說,南征軍沒有多少人逃出,但肯定還有一些,只是可能走的道不對,北歸的道路已被蛇人遮斷,直到現在他們還未能回帝都。不過就算都逃回來,人數也不會超過兩千了。
十萬人,逃脫的,已不超過兩千。路恭行在說起時也不勝唏噓。這是帝國軍征戰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敗仗,以前雖也有失敗的,但從來不至於會全軍覆沒,這次陣亡之眾,也是帝國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
不仁者,天誅之。
眼睛看著書頁,我的眼角卻已有淚水滑落。
這時,忽然聽得有人道:“楚將軍在麼?”
那是吳萬齡的聲音。我皺了皺眉,抹去眼角的淚水,道:“吳將軍,我在上面。”
到軍校後,吳萬齡教導他們佇列,就在我所教的槍馬課上一節,但這幾天我還沒有和吳萬齡說過一句話,直到現在還是沒有忘了他向陶守拙洩密的事。不過他來看我,面子上的禮貌總得有。
吳萬齡走了上來。他現在雖與我同是教官,但官職比我小得多,見了我,先行了一禮,道:“楚將軍,末將有禮。”
我道:“你坐吧。”
吳萬齡坐了下來,臉上也有點侷促不安,我也沒有再說什麼,只顧半躺著,不和他說話。半晌,忽聽得他長長地嘆了口氣,道:“楚將軍,我知道你還在怪我。”
我把書拿下來,道:“吳將軍,現在我們是同僚,請你不要說這等話,我可擔不起。”
他站起來,道:“統領。”
他突然又叫我為“統領”,我不禁心也猛地一跳,放下了書。他直挺挺地跪了下來,臉上已是滿面羞慚。我扶起他道:“吳將軍,你別這樣。”
他擦了把淚,道:“統領,我自以為心思縝密,當時又一心想著要留在西府軍,以至於大錯鑄成,統領,吳萬齡實是罪該萬死。”
他說話一向沉著從容,但此時也說得斷斷續續,我聽了半天才算明白。
在西府軍我去拜見周諾時,陶守拙來見過吳萬齡,這件事吳萬齡當時便告訴過我。當時陶守拙告訴他,周諾有意留我在西府軍,讓我任第三指揮使,吳萬齡他們也編入三路軍。吳萬齡當時已想到過,一旦回到帝都,她們的事可能會節外生枝,也有意留在西府軍,因此把我們的事全盤托出。後來的事,卻是在他意料之外了。
陶守拙早在聽說我們到府敦城就打定了主意不讓我留在那兒吧。即使吳萬齡不說,他一定還會有什麼別的主意的。我走到曬臺邊,看著西邊的山嶺。太陽已落到山頭,華表山上的郊天塔正好將夕陽分成了兩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