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世間希望再無趙娥女(第1/3 頁)
世間希望再無趙娥女
或許你乍看到這個題目會覺得奇怪吧?
為什麼是世間希望,而不是希望世間?
又為何花此精力,浪費筆墨,洋洋灑灑四千多字,單要開這一章呢?
答案很多,但是主要涉及兩個方面。
一則,本書故事情節涉及到了此人,而大部分人恐怕對此人的事蹟並不瞭解。這是一種悲哀!
極其大的悲哀,因為這麼偉大的漢末女性竟然沒有人去寫,也沒有人在三國網文之中涉及,是對歷史的無知,還是作者三觀的惡意?
二則,最近遇到了一些事,正好和此章的主角遭遇形似,有些壓制不住心中的惡魔,故此想要寫下這些文字,讓自己清醒些,不要被惡毒吞噬靈魂,做出錯事,悔恨於囹圄之中。
世間希望再無趙娥女,我希望沒有,我希望再無。
因為歷史長河雖然滾滾向前,可是有些事情,特別是人與人的事情,卻始終驚人的相似,就譬如這生死仇恨下的復仇。
復仇或者說報仇,是這個世間最令人痛苦的詞彙,因為它的出現,意味著一個已經發生的悲劇,又一個即將發生的悲劇。
報仇中的人,被報仇的人,沒有人是最後的勝利者,他們都為了自己錯誤的行為,自己瘋狂的行為,執念,付出了代價。
代價很高,可是孜孜不倦。
從古至今,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近現代社會,始終沒有擺脫一個道德陰影,那就是殺親之仇大於天。
還記得宋朝王安石審理的那個“替父報仇殺人案”嗎?
還記得前段時間鬧的沸沸揚揚的“為母殺人”張扣扣案嗎?
是法大於情,還是情大於法?
我想儒家會認為情最大,因為法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家”的人情。
法家一定會認為法大於情,畢竟如果以情去判,天下將陷入私人掌管生死大權的時代,那麼官府的權威何在,國家存在的意義又何在?
沒有人可以剝奪別人的生命,除了國家君王。
這是家與國的悖論對峙,是千古難以解決的爭論。
然而在東漢末年,有位女子給了我們正確的答案。
她便是趙娥!
東漢末年有很多傳奇女子,她們或被人謳歌名垂青史,昭彰未來,或被人謾罵,罄竹難書,惡貫滿盈。
其中有一位名垂青史的女子,也是我最喜歡的,她不是色絕無雙傳聞當中的貂蟬,正史記載深明大義的吳夫人,文學謳歌的秦羅敷劉蘭芝,也不是迷得曹操喋血的鄒氏,而是來自西涼的一個“俠”一樣的女子,趙娥。
趙娥,是東漢末年,漢靈帝至漢獻帝時期的人物,出身酒泉小官僚之家,父親趙君安是郡守府的小吏,下有弟弟三人。
嫁給了名士龐子夏,士人又稱之為龐娥,或者龐娥親,也有後人稱之為秦娥。
譬如西晉傅玄(傅燮之孫、傅幹之子)曾經為她作詩《秦女休行》:龐氏有烈婦。義聲馳雍涼。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強。雖有男兄弟。志弱不能當。烈女念此痛……
注:李白也有《秦女休行》為她作歌“西門秦氏女,秀色如瓊花。手揮白楊刀,清晝殺讎家。羅袖灑赤血,英氣凌紫霞。”之句。
(詞牌憶秦娥,不知是否來源此處,沒有考究)
她的歷史傳奇是從他的父親被惡霸李壽害死說起。
趙父被害死後,趙娥的三個弟們一直想報仇,然而李壽防衛森嚴,三兄弟一直沒有得手時機。
(不要用後世的眼光看待漢朝人,因為漢朝是一個以孝治天下的時代,孝意味著一切,父親被人殺死,不去想著報仇,那可是要被世人鄙夷的,朝廷唾棄的)
很快,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大瘟疫來了,趙娥的三個個弟相繼病亡了。
李壽得知訊息後,十分猖狂,在宗族內召開了轟趴,並趾高氣揚的對眾人說“趙家強壯絕盡,只有女弱,何足復仇?”
此事不經意被趙娥的兒子龐渝(這位在歷史上也是個牛逼哄哄的人物,後面會有介紹)聽了去,把此事告訴母親趙娥。
趙娥本來就想報仇,這次被李壽的猖狂言論徹底激怒,她對著李壽說:“李壽,你不要高興的太早,我決不讓你繼續為非作歹,我總有一天會殺了你,雪洗趙家門戶的羞辱。如果不能親自殺了你,就算我懷有僥倖邪念。”(出自《後漢書?卷八十四?列女傳第七十四》)
趙娥暗懷憤恨,身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