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能殺人的真劍(第1/2 頁)
隊隊兵馬從營中出來,大旗招展,上書著一個“董”字。
旗下一人,騎著棕色的戰馬,身披黑底漆紅的鎧甲,後邊繫著紅色披風。
此人三十餘歲年紀,騎在馬上的個頭不很高,不過中人身長,鬍鬚濃密,長了個鷹鉤鼻子,眼中透出深沉之色,乃是董憲。在其左右,扈從著十餘將校,而距離他最近的一人,也是穿著黑底漆紅的鎧甲,亦後系紅色披風,這人卻非是董憲部將,是力子都派來督戰的那個小率。
一將自前馳馬而至,到董憲馬邊,將馬勒住轉回,一邊隨著董憲前行,一邊向董憲稟報,說道:“從事,我部離賊援兵已經不到三里,是不是這就開打?”
問話之人相貌兇狠,膘肥體壯,正是董憲帳下悍將王賢。
董憲感覺到督戰小率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身上,但他並沒有扭臉去看那小率,只管回答王賢,說道:“你先讓你部排列陣型,等各部俱皆出營,列陣已畢,再對賊援兵發起進攻。”
王賢應命,便就拍馬而去。
旁邊督戰的那小率撫須笑道:“今日此戰,大率已經安排妥當,董公系乃先攻,這場仗打下來,公必能立下大功一件,定可得大率重賞!”
力子都忽然強迫董憲把他的長子董隆作為質子,送到力子都營中,董憲已經猜出,此必是因這個督戰小率也得了城中箭書,並向力子都告密稟報了,力子都才會做出的這事兒,故而對這小率,他是滿心厭惡,乃至痛恨,聽了小率此話,他畢竟梟雄本色,到底是能按下情緒,勉強露出了點笑容,說道:“縱能小有功勞,也都是大率指揮有方和老兄你督戰得力。”
饒以力子都,對董憲且是忌憚三分,況乎這個小率?他向力子都稟報得了箭書,那是對力子都的忠心,可是他對董憲,其實也是不想得罪太深。聞了董憲此話,這小率乾笑兩聲,說道:“董公這話從何說起?哪來的督戰有力!我無非是奉大大率之令,在此充個人頭罷了。”
董憲未有再理會他,打馬一鞭,在自家旗下,夾雜在千軍萬馬眾中,往前而馳。
……
南城牆,城樓之上,有數人站立。
數人中,正中一人,四十來歲,穿著黑色的袍服,頭戴高冠,長鬚飄飄,可不就是杜儼!
城牆已有數丈高,城樓又高過城牆近丈,立於此處,居高臨下,放眼看去,一覽無遺。
董憲部的數百前鋒已經逼近援兵駐區,後續部隊還沒有完全出營的形勢,以及董憲營南邊數里外援兵駐地這時的防禦情況,在這裡都能看到。
一個晚上的時間,不足以夠援兵將營壘築成,但昨晚入夜後,得了城中點火的提醒,援兵忙了整個晚上,卻是已經連夜加急的將防禦的工事大致築成。
杜儼遠眺援兵築成的工事。
工事總共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壕溝,在駐區的周圍,援兵挖掘出了一圈壕溝,但因為時間的關係,壕溝不是很深,只能說是聊勝於無。第二層是在壕溝於駐區間的空地上,援兵安置了一些拒馬,在地面上灑了許多的鐵蒺藜,並且挖了不少的小坑。——這些小坑,既是用來阻滯敵人騎兵的前進,對敵人步兵的衝鋒,同時也會起到一定的阻滯作用。第三層工事,則就是車陣了。
當於倉促之際,用軍中攜帶的武剛車、輜重車等組成臨時的防禦陣型,依靠之來抵禦敵人的進攻,這算是漢兵的傳統戰法之一。前漢武帝之時,討擊匈奴,衛青、李陵等將,在面對優勢的匈奴騎兵來襲時,都曾用過這種戰法,並都取得了極好的戰果。
——武剛車,是一種多用途的戰車,可用以運送軍需物資,也可用於作戰。這種車長兩丈,寬一丈四,折換成後世的計長單位,長是四米六,寬是三米二,不可謂不大了。車身上罩有牛皮,立有盾牌,有的武剛車,還開有射擊孔,弓弩手可以藏在車內,透過射擊孔向敵人射擊。簡言之,這種戰車,在當下的戰場上,某種程度言之,就相當於是後世的坦克、裝甲車。
而今雖然皇帝換了個姓,但改朝換代到今,才僅十來年,新朝軍隊的高階將領也好,中下層軍吏也罷,就在十來年前,都還是漢家的軍官,新朝軍隊兵士使用的軍械、平時受的操練,直到現在,也都還是漢軍的那一套,因而新朝軍隊的戰法,與前漢軍隊的戰法自也就是並無二樣,俱是相同。平曲、厚丘兩縣所來的援兵,儘管不是朝廷的正規軍,只是縣卒,可是使用戰車組陣,以作應急禦敵的這種傳統戰法,帶兵的將校卻也是知曉的。
援兵加上隨軍的民夫,總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