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南陽劉秀何人(第2/4 頁)
兵就要來了。前天不是有訊息說,郡府已經在調兵了麼?郡兵一到,怎麼辦?……小郎,董三老為啥一定要打下這塢堡?打不下來,咱去打別的不成麼?非要在這裡耗,是做甚麼!”
曹幹的訊息比李順靈通,解釋道:“咱們馬上就沒吃的了,又眼瞅著這兩天陰了起來,轉眼就要下雪,雪一下,可就更冷了!這塢堡要是不能儘快打下,這個冬天,咱們就沒法過了。”
“為啥不去打別的塢堡?”
曹幹說道:“咱們人多啊,兩千多人,一冬的吃用,得多少糧、衣?眼前這個塢堡是周邊幾縣最大的,只有打下了它,才夠咱們過冬!別的塢堡太小,都不行。”
李順更加擔心了,說道:“那要是真打不下來,可咋辦啊?”
“有句話你沒聽過麼?”
李順問道:“什麼話?”
曹幹摸了摸頷下短髭,說道:“‘車到山前必有路’。大兄,董三老比你我更急!你就放寬了心,這塢堡,遲早能給它打下!別的不說,劉從事部不就還沒上場麼?”
“小郎說劉小虎麼?倒也是,劉從事部訓練有素,最為能戰,卻一直到現在都還沒被董三老調動。”
寒風如刀,吹透衣裳,腳上的凍瘡發癢,曹幹跺了跺腳,毫無作用,他尋思等會兒拿熱水泡泡,就說道:“這狗日的天氣,冷呵呵的。大兄,咱們別在這兒待著了,走,回去。”
李順應了聲,跟著曹幹離開了大槐樹。
兩人順著村中崎嶇不平的窄小土路,往南邊走去。
……
這是東郡荏平縣的一個村裡,歸荏平縣的北鄉管。
荏平,是天下尚為漢家所有時的本地縣名。
自十年前,王莽即真皇帝位,代漢建立新朝以後,出於圖讖苻命、厭勝舊漢的緣由,把天下州、郡、縣的名字統統改了一遍,這荏平縣、東郡也因此各得了新名,分別叫做“功崇”和“治亭”,因而,嚴格來講,曹幹等人目下所在的這個地方,現在不應該再說是“東郡荏平縣北鄉某裡”,而該說是“治亭郡功崇縣北鄉某裡”。
只不過曹幹他們這支隊伍中的大多數人非是本縣土著,又為求條生路,被迫造反以前,多是樸實的農人,足不出本鄉,訊息閉塞,所以對所謂“東郡”改“治亭”、“荏平”改“功崇”等云云,卻是許多並不知曉。
又或即便略知曉的,遠的不提,只東郡境內,二三十縣,改的都什麼名?有的還不止改過一次名,連朝廷官吏也不見得就能全然記住,因民間便多仍以縣之舊名來做對地方上的相稱。
……
“王莽,王莽。”
村裡的壯丁都被裹挾著去打塢堡了,留下的淨是老弱婦孺。天冷,外頭又打仗,沒幾個人敢出來,村中冷冷清清的。小路上的塵土被風掀起,枯萎的野草匍匐地上,瑟瑟抖動。偶有掛著鼻涕,髒手赤腳的小孩,怯生生地從曹幹、李順路過的歪斜籬笆後,偷偷地看他倆。
一邊沿路往南走,曹幹一邊默唸王莽的名字。
他剛與李順說話時,臉上帶著笑,這時他的臉上也看不出什麼異狀,實際上卻百感交集。
一覺醒來,不知為何,他就到了這個時代。
掐指計算,來到這裡已三四個月有餘。
先是過了一個多月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狼狽日子,——是真的“衣不蔽體”,他穿越到的那戶鄉農家庭,總共有兩個成員,一個兄長,再有一個就是“他”,兩個男人,家裡窮得只有一條破破爛爛的袴(褲)子,誰出門誰穿。就這麼條爛袴子,竟成了兩人男人唯一的體面。
就在曹幹經歷過從茫然、到震驚,再到勉強平復情緒、試圖適應卻怎麼也無法適應這赤貧的生活,以至開始懷疑,他會不會被餓死在這裡的時候,終於“平地一聲雷”,他們本縣的豪俠董次仲,豎起了反旗,拉起來了一支造反的隊伍。
王莽建立新朝以今,改名運動之外,種種圖摹所謂儒家聖制,而實際上脫離現實的政措,層出不窮,早就搞得民不聊生,百姓如處水火,何止黔首小民,便是豪強地主亦無不怨聲載道。
於是,董次仲的隊伍拉起來後,不斷地有人響應往投。
曹幹鄉中一個叫高長的輕俠,前因坐“盜鑄錢”,被官寺通緝,遂抓住這個機會,潛回鄉里,也舉起了反旗。
曹幹家的日子早過不下去了,要麼餓死,要麼造反,他那素來本分厚道的“兄長”一咬牙,乾脆也就反了,便帶著曹幹及本族、本村的二十來個青壯年男人,投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