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等想要殿下登基(第1/1 頁)
王直這是要又當又立嗎? 只是,朱祁鈺不會讓他如願,王要是不說明,朱祁鈺準備叫王誠進來了。 反正著急的是王直,不是朱祁鈺。 爾等欲意何為? 王直噎住了,朱祁鈺難道真的病傻了不成? 看著也不像啊,就比如他之前說了皇上那麼多壞話,朱祁鈺幾乎都是在替皇上開脫。 朱祁鈺是真的維護皇上的名聲嗎? 不見得。 說不定此時此刻,朱祁鈺心裡已經把皇上罵了個狗血淋頭。 再看朱祁鈺,除了不能下身不能行動和咳嗽不斷之外,看不出一點傻了的樣子。 那隻能說明一點,一直以來,朝中大臣都看走眼了。 朱祁鈺不像他們想的那般忠厚老實,朱祁鈺在跟他裝傻充愣。 王直不確定朱祁鈺到底是真心維護皇上還是在跟他面前裝傻,決定繼續試探。 他們要的是個聽話的傀儡,而不是心思深沉的皇帝。 “啟稟殿下,賊酋也先欲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皇上叩關,宣府守將楊洪、朱謙、羅亨信、範廣這些宣府守將以國為重,避而不見,拒絕給皇上開門。 可他們不給皇上開門就是抗旨不遵,是要滿門抄斬的。 若是遵旨,那邊關就形同虛設,瓦剌大軍將長驅直入,很快就會近逼京師。 大同守將雖然沒給皇上開門,但卻見了皇上,按照皇上旨意給瓦剌送錢送物。 但是後面的居庸關、紫荊關呢?” 王直再次跪地,訴說自己的擔心,也是朝中很多大臣的擔憂。 居庸關距離京城不遠,紫荊關更近,過了紫荊關就是京師。 皇上就算叩不開關,也會讓瓦剌大軍的糧草豐裕起來。 咳咳,咳咳 “王大人,別動不動就跪地,孤不是皇上,你用著動不動就跪孤。 你說的這些都存在,但那是你們這些大臣該考慮的,王大人要知道遠水救不了近火。 朝中大臣應該做的是準備好守城物資,調兵遣將,準備迎接也先大軍的進犯。 而且,孤已經上奏朝廷,請大宗伯胡濙暫時主持朝政。 待皇叔進京後協助皇叔。” 朱祁鈺丟擲他上奏朝廷,讓禮部尚書胡濙暫時監國的事。 王直出發的時候,奏書還在路上,他看不到,自然就不知道此事。 實際上,就連襄王也不知道此事,興安沒跟他提。 郕王這是要幹嘛?! 跪在地上的王直懵了,朱祁鈺不僅推薦襄王還推薦了胡濙。 胡濙可是先帝和皇上的心腹近臣,太后頂著壓力立皇長子朱見深為太子。 胡濙要是監國了,會不會直接推太子繼位? 這可是太后最希望看到的,有朱祁鈺這個親王推薦,朝廷也不好拒絕。 到時候胡濙就直接超越次輔陳循了,畢竟內閣首輔和次輔都沒有監國大,雖然胡濙只是暫時監國。 一旦胡濙監國,太后真有可能不顧朝中大臣阻攔讓太子繼位。 而胡濙也樂意如此,太子繼位,那就要選幾個大臣輔政,胡濙必然在列。 為防止文臣勢大,襄王還會繼續監國,直到太子到十多歲。 當然,朝中大臣是不希望太子繼位的,至少現在不行。 那麼會不會推襄王上位呢? 襄王和太后可是關係匪淺,朝中不少大臣與襄王也關係匪淺。 而且,襄王年長經驗豐富,不需要太過倚重他們。 如此一來,皇權又會壯大,幾代文臣的努力又白費了。 要知道,在太宗時期,太宗說什麼就是什麼,沒人敢反駁。 到了仁宗和宣宗時,楊士奇、楊榮和楊溥為首的文臣才一拳一拳的將皇權關進籠子。 才讓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變成現實,他們可不想回到永樂帝那樣的狀態。 大臣只有執行的份,沒有說話的份。 王直有個疑問,朱祁鈺真的對皇位不感興趣嗎?! “殿下,大明曆經六朝,從未有過大臣監國的先例。 殿下此舉有違祖訓,甚為不妥!” 王直急了,朱祁鈺這不是自掘牆腳嗎? 太祖定下的一系列規矩不就是為了防止文臣做大嗎? 為此,太祖把丞相制度廢除了,另立機構代替,直到成祖時期才形成如今的內閣。 在大明,監國必須是太子或親王,從未有過文臣監國的先例。 朱祁鈺這麼一搞,直接把這個規矩壞了。 雖然胡濙只是暫時主持朝政,沒正式監國,但也是開了口子。 同時也可能開啟後宮干政的先例,一旦讓胡濙暫時主持朝政,胡濙必然會提議太子繼位。 一旦太子真的繼位了,太后不放心,就會經常過問朝政。 太后可不像張太后那樣,張太后不會過多過問朝政。 在宣宗時期,張太后根本不過問朝中的事,即便皇上繼位後也只是叮囑朝臣要輔佐好皇上。 同時對皇上的一些錯誤及時糾正,提出批評。 可太后不一樣啊,宣宗後期,她就幫著宣宗批閱奏摺。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