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起爬樹下河的,都是從小玩大的夥伴。小臭兒和拴住還拿了兩個燒餅過去,那個叫石頭的小子一口氣吃完一個半,才想起家裡沒飯吃的爹孃和姐姐來……然後小臭兒和拴住趁機給石頭出主意,說胡家收了不少稻穀,胡家大少性子很平和,不如讓他們爹孃去求求胡家大少,借些糧米度日。
那小子猶猶豫豫地揣著半隻火燒回去了,到了下半晌,天色都有些暗了,石頭的爹爹才來到福順酒肆裡,求見胡家大少。
也沒用胡元辰出面,徐褚出面跟他說了幾句話,就讓他甘心地簽了契書,他給胡家做兩年長工,借了三百斤糙米回去。
吳小桐知道的時候,石頭爹已經簽字畫押按了手印,連米都借了這裡的一輛平板車拉回去了。
“這,是不是有點兒少?”
石頭家大小四口人,冬季裡活兒不多,吃的相對少一些,每人每天一斤米的量差不多就夠了。四口人就是四斤米,三百斤米只夠他們一家吃兩個半月的。這會兒剛進十一月,兩個半月也就剛剛過年,連正月也沒出,石頭家就會斷糧了。
吳小桐這話音未落,霍氏跟來送契書的徐褚對視了一下,都笑起來。
霍氏上前安撫著略顯尷尬的吳小桐,笑著道:“姑娘不用憂心。那胡清泉既然給咱們家做長工,自然是要管飯的,就省了他們家一口人的口糧。”
吳小桐眼睛一亮,心下已經明白了。
既然胡清泉,也就是石頭爹來做工,在這邊吃飯省口糧,過年過節,給長工們發些糧米用物,也就正常了,如此,也就不用擔心石頭家真的斷了糧捱餓了,至少,明天春天不會斷了糧。等開了春,山上的野菜什麼的長起來,又有河裡的魚蝦,最難的日子也就過去了。
而之所以沒有給太多糧食,一來,長工的身價就在那裡,二來,也算是施恩適度,救命不救窮的意思。人要活下去,總得自己努力才成。
有了石頭家的例子,另外兩家也在第二天上了門。
同樣以兩年三百斤米的價錢簽了身契。因為其中一家人口更多些,有兩個青壯,身契也就簽了兩份,如此,胡家支出去一千二百斤糙米,添了四名長工。
冬天,地裡沒什麼活計,四個長工過來,就跟吳大壯三個一起,挖溝開渠,維修水利。
胡家原來的四百畝田,靠近河邊的澆水比較便利,遠一些的,水澆條件就差些了,因此,產量也每每都有些差異。而且,沒有水利工程,萬一下大雨,田裡還容易積水。
吳小桐跟胡元辰商議之後,藉著冬閒,讓一群壯工去挖溝開渠,將河水引到田裡去。
又讓人在鎮子東頭的河邊挖了一串小魚塘,都用青石砌底,然後把山溪水引入,讓其中的水始終保持著流動狀態。活水養魚,而且山泉活水養魚,出產的魚蝦蟹子都跟自然生長沒有兩樣,想吃的時候捉起來卻方便,拿網子一撈就成了……
挖溝開渠的活兒累,冬天做也苦,吳小桐就叮囑徐寡婦和霍氏,每日用葷油打底做些鹹湯,做的菜也多用葷油熗鍋,給那些青壯勞力們提供更多的熱量。
家裡添了許多人手之後,霍氏就不讓吳小桐再上山了。
只允她照料照料家裡的菜園子,或者去地裡拔拔菠菜什麼的。上山砍柴、放牛這些活兒,就都交給拴住、小臭兒、小滿、水生幾個小子。
最初幾天,吳小桐倍受約束,但她畢竟是成年人,遠沒有真正的孩子那般好動貪玩,很快就適應了,就拿出更多的時間來讀書、練字,跟著老蒼頭研習藥材炮製、製劑等等諸般,偶爾,也跑去廚房跟霍氏、徐寡婦一起了,做些好吃的解饞,竟也日日忙碌而充實。
不再上山的好處也很快顯現出來,面板一天天細膩白皙起來不說,一手字漸漸有了樣子了,之前的字帖描完了,已經開始描隨中秋節禮送來的那些了。照這樣的進度,吳小桐揣度著,用不了一年,她就能臨帖了。
這麼著,冬月一眨眼過去了,喝過臘八粥,年節就一天天近了。
這一次,吳小桐沒等著裴家來人,就將給裴家的節禮備好了。
進了臘月之後,程充和徐褚終於帶著幾個孩子上山狩了幾回獵。
這一回不再是低階的繩套、陷阱,程充和徐褚都帶著弓箭,程充佩劍,徐褚使得則是一杆長槍,而且,程充和老蒼頭合作,也給孩子們一人做了一張弓。雖說工藝簡單了些,箭也粗陋了些,但拿在手裡,孩子們還是一個個興奮的小臉脹紅先後上了兩回山,收穫倒是頗豐,野兔山雞不用說,狍子、岩羊、鹿也得了十幾只,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