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子成年之後。已經變得聰明起來了。說太子聰明的那些人,無疑才是真正的聰明人,他們看穿了皇帝的心理,他們知道這是皇帝最想聽到的話。
果然,司馬炎興奮不已,他派和嶠與中書監荀勖去東宮,看看太子是不是真的變聰明瞭。荀勖回來後,把太子大大的稱讚了一番。皇帝很高興,又接著問和嶠的意見,和嶠很掃興的來一句:“太子聖質如初。”——太子還是老樣子。
史書上說皇帝的反應是很不高興,“帝不悅而起”,拂袖而去。
和嶠未嘗不知道他說的話是皇帝很不想聽到的,但是在這關係國祚江山的大事上,他不允許自己說謊。忠臣與奸佞的區別就在於此。
皇帝還在繼續搖擺,在他心裡其實並不想換嗣,但是,他又知道太子確實不成器,他需要藉口來說服自己,來說服心懷異議的朝廷官員。
於是皇帝繼續進行對太子的測試,他佈置了一次考試,把一些難以處理的國事寫在紙上密封,交給太子,讓他寫上處理方案。為了防止太子的從僚替太子捉刀,司馬炎把東宮的大小官員都召到宮裡來喝酒。但是即便如此,太子還是作弊成功,幫他作弊的是太子妃賈南風。皇帝沒有意識到,關於太子的廢立已經不只是他們父子之間的家事了,而是幾大利益團體的鬥爭。已經有許多朝臣牽扯進來,如太子妃賈南風的家族、皇后楊芷的家族還有賈、楊兩家的黨羽荀勖等人,他們已結成了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當然不容許太子的地位動搖。
皇帝拿到太子作弊得來的答卷,喜出望外,他把答卷展示給群臣看,那些說太子白痴的臣子明知其中有鬼,但也沒有辦法,只好隨著大家一起向皇帝表示祝賀,山呼萬歲。
最後促使司馬炎在嗣位問題上一錘定音的關鍵人物,是太子的兒子司馬遹。
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太子與賈南風成親,皇帝皇后擔心司馬衷年幼愚憨,不懂男女帷房中事,就派一個叫謝玖的才人去東宮侍寢。謝玖出身低賤,是屠夫的女兒,史稱她“家本貧賤,父以屠羊為業”,但長得“清惠貞正而有淑姿”。她去了東宮,六年後,竟然懷了孕。
若非這意外懷孕,皇帝皇后肯定記不住謝玖這個人。晉代的後宮分七等十六級,凌駕眾生之上的是皇后,皇后之下是三夫人,分別是貴嬪、夫人、貴人,位比三公;三夫人之下是九嬪,分別是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儀、容華、充華,位比九卿;九嬪之上算是後宮的大小主子,九嬪之下則都是服侍人的角色,這些人按官秩依次為美人、才人、中才人,處在最底層的是無官秩的普通宮女。謝玖謝才人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低階女官而已。
皇孫從天而降,這讓司馬炎喜出望外,但謝玖眼下卻憂心忡忡。因為太子妃賈南風是一個暴虐兇殘的悍婦,對宮女動輒鞭撻笞打,甚至親手殺害。太子妃還沒有為太子生下子嗣,當然容不得她人捷足先登,曾經有宮人懷了太子的骨肉,太子妃知道後,竟然用戟活生生剖開孕婦的肚子,落下一個已經成型的胎兒,母子俱亡。
驚恐萬分的謝玖請求回到西宮,司馬炎知道太子妃的行徑之後,龍顏大怒,打算廢掉太子妃,打入金墉城。金墉城在洛陽西北角,是當年魏明帝曹睿修築的,後來成為一個專門關押皇家重犯的監獄。
楊皇后、荀勖等人紛紛替太子妃求情,說什麼女人善妒忌這是天性,太子妃年紀小還不懂事,長大脾氣就變好了。而且太子妃的父親賈充曾立下大功,他死去不久就廢黜他的女兒,未免讓人齒冷。
司馬炎的耳根一向比較軟,而且對於皇帝、皇后來講,區區一兩個宮人的性命是不足以打動他們的,他們心疼的只是少了一個皇孫。現在皇孫沒都沒了,再追究也沒什麼意義,司馬炎派楊皇后去把太子妃罵一頓,教訓一下,此事就算了結。
謝玖獲准回到西宮,咸寧四年(公元278年),她生下皇孫司馬遹,司馬炎將他密養在西宮中,司馬遹一直長到三四歲,太子司馬衷都不知道他還有一個兒子。
對於司馬炎來講,皇孫司馬遹絕對是個儻來之喜。老天先降下一痴兒,然後又讓痴兒生出一個機靈乖巧的孫兒,看來冥冥之中實有天意。作為後人,我們知道老天其實不懷好意,但是那時司馬炎並不這麼認為。
所謂隔代親,司馬炎越看越覺得這孫兒聰明可愛,他給司馬遹取字“熙祖”,從這個字可以看出,司馬炎把希望寄託在了這個孫兒身上,打算讓他繼承祖先的遺業,並且發揚光大。
至此,司馬衷的皇嗣之位就穩如泰山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