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頁)
二
平州(河北省盧龍縣)、營州(河北省昌黎縣)、灤州(河北省灤縣)三州,一直是宋金同盟和議中最大的爭議。
當初北宋人要求聯合金國攻遼,最初要求平州、營州、灤州也屬於幽雲地區,應歸宋人。
女真人一口拒絕了,說這三個州早已屬於平州路,不能給宋人。
後來兩國正式達成盟約時,平、營、灤三州沒有納入幽雲地區,而是劃歸宋人的範圍。
而北宋人後來連燕京都拿不下,女真人“幫”宋人拿下燕京後,十六州已經縮水成為了六州,平、營、灤州就更不用說了。
宋人不死心,多次提出多給女真人一些歲幣,買回平、營、灤,女真人沒同意。
平州女真人不肯給宋人,但自己卻一直沒擺平,有個張覺在那兒成了釘子戶。
張覺是平州義豐人,遼國進士出身,金人入侵遼境時他任遼興軍節度副使(耶律大石的副手),知平州。耶律大石等人擁耶律淳為帝時他在平州有五萬人馬,但張覺選擇擁兵自守,觀望時局,並不聽從耶律淳的號令。
後來金兵入燕,阿骨打讓人去招降張覺,張覺表面答應投降金人,但背地裡仍然接收燕人流民,積極擴充軍隊備戰。
金國人準備用兵打平州,但遼國降臣康公弼說打反而會使沒有反意的張覺反叛,他主動請纓去平州一探虛實。該公到平州轉了一圈後回來,拍胸脯打包票說張覺是真心降金的。女真人暫時放棄了打張覺的計劃,將平州改稱南京,又加封其為試中書門下平章事判留守事,大軍掉頭去追擊天祚帝,暫時沒有處理張覺這個燙手山芋。
金兵離開,張覺膽子就大了起來,他殺了前來接收平州的原遼宰相左企弓(此人已降金)等人,公開反金。
但平州地小,張覺知道靠自己這點人馬,他日金國大軍殺到時肯定挺不住,於是他想到了求援於宋朝,並向宋人放風,自己可能隨時帶著平州和五萬大軍投奔宋人。
收復燕京後,帝國的政治舞臺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動。
童貫雖然因復幽雲之功而封王,但事實上趙佶對西北王和他的軍隊在北事上的表現極為不滿,回京後,另一個宦官譚稹替代了他成為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而蔡攸則取代了他樞密使的位置(對副使小蔡也是一種貶職)。
童貫自知失勢,幾次主動向老闆提出退休申請。
收回來的幽雲幾州,趙佶為其改了新名字,稱為燕山府。最初王黼推薦死敵蔡攸任燕山府路安撫使,小蔡知道這是個爛攤子,死活不去,並推薦了王安中任燕山路安撫使。趙佶同意了蔡攸的薦舉,同時任命詹度為宣撫使,郭藥師為常勝軍節度使。三人構成了燕山府路的主要領導班子,但事實上郭藥師掌握了幾萬常勝軍,燕山路府的軍政大權都在他的掌握中。
張覺向北宋拋來的媚眼,接不接招,又成了趙佶的煩惱。
多次出使金國、對金國軍事實力有所瞭解的趙良嗣是最堅決的反對者。趙良嗣說平州本來就未在宋金協議規劃的範圍內,北宋如果貿然接受張覺的投降,金國可能會為此而撕約,與宋人開戰。
從宣撫使譚稹到燕山路的兩位地方官王安中和詹度都贊成接受平州,他們認為如不接受平州,張覺的勢力和原遼蕭幹部及西面的天祚帝聯合起來,會對燕山府造成極大的威脅,反之,能得平州,即使金人大兵壓境,燕山府路的常勝軍和張覺的平州十萬大軍(虛報)也能抵擋得住女真人的進攻。
趙佶有些心動,但還是拿不準,於是他派童貫再度到燕山路進行考察,看看現在燕山郭藥師的軍事實力。
童貫考察回來的報告說郭藥師的常勝軍很有戰鬥力,保衛燕山府沒有問題。
而此時原遼降臣康延殿學士太一宮趙敏修給趙佶上奏摺,說他在平州呆過很久,此處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要保燕山,必得平州。
趙敏修原名李處能,其父是遼國宰相李儼,投靠北宋後,很受趙佶欣賞,賜姓趙。趙敏修與王黼和蔡攸關係都很好,王蔡二人都支援他接受平州的言論。
趙佶腦袋一熱,忘了宋軍剛在軍事上的慘敗,決定接受張覺的投降,詔建平州為泰寧軍,以張覺為節度使,世襲平州。
宋人在燕山府路搞小動作的時候,金國那邊也發生了大事,女真人的領袖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病重不治死於軍中,女真人推舉他的親弟弟完顏吳乞買繼位,是為金太宗。
對於更年輕更有激情的完顏吳乞買來說,遼國的殘餘天祚帝已經滿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