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部分(第2/4 頁)
楊豐說道。
“攻擊型核潛艇呀?”
“攻擊型核潛艇。”
楊豐有些糾結地沉吟著,這東西的確得有,目前大明潛艇部隊全部由青龍級常規潛艇組成,這種實際上是209級的潛艇總數已經增加到了二十四艘,而且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銷售火爆。但這終歸是普通的柴電動力潛艇,以大明的情況,核動力的攻擊型潛艇才是最合適的,畢竟他現在基本上把整個印度洋當洗腳盆了,這麼廣袤的區域活動,離開核動力潛艇肯定是不行的。
但他正糾結於造哪一款。
他現在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低起點容易獲得的,以美製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為藍本建造,這款潛艇的動力系統和夏級核潛艇一樣,只不過要小得多,總共只有四千多噸,他建造起來很容易,估計有個兩年就完活兒了,效能上肯定比現在任何一款都要強得多,勉勉強強混個三十年都沒問題,米國人一直用到奔著二十一世紀了。
一種是起點比較高的,也就是直接以洛杉磯級核潛艇為藍本建造大型攻擊核潛艇,他花的時間肯定要更多,因為他必須開發一套全新的動力系統,而且洛杉磯級也要大得多,估計他得花五六年時間才能建造出來。
但好處也很明顯,就是他基本上可以把這款潛艇用到自己壽終正寢了。(未完待續。)
第四七九章 商級核潛艇
這時候除了美蘇之外,其他國家都還沒有自己的攻擊型核潛艇,不列顛和高盧在完成決心號和可畏號的建造後,倒也是都各有一個這方面專案,不列顛的是無畏級,高盧的是寶石級,當然和它們歷史上的原版都完全不同了,這兩款全都是以他授權制造的核反應堆為動力,都是四千噸級的大型潛艇。
至於米國,則依然是他們那一堆亂七八糟的海洋生物們,從最初的鸚鵡螺開始,海狼,鰩魚,鰹魚,奇葩一樣的海神,就造了一艘的白魚,同樣就造了一艘的大比目魚,這可是戰略核潛艇,只不過裝的是天獅星巡航dao彈而已。但可不是潛射導彈,而是跑到水面上發射的,所以別以為明級潛艇裝發射架在水面發射導彈很奇葩,這活兒米國人也幹過,而現在米國人正在建造的主要是長尾鯊級,具體效能指標和英法兩國的也差不多。
實際上楊豐目前使用的核反應堆,也就是和米國人一樣的s5w型壓水堆,只不過他的要更好一些,這款反應堆是以後十年間米國核動力艦艇的標配,就連企業級也是用這東西,當然企業級用的數量多一些,用了整整八座反應堆。
除此之外米國人還有正在建造中的喬治華盛頓級戰略核潛,這就是他們目前已經建成和在建的所有核潛艇了。
而蘇聯實際上只有一艘,也就是剛剛建成的k3,但這也只是一艘帶有試驗性質的攻擊型核潛艇,所以說這時候的蘇聯核潛艇實力還是很弱小的。為了能夠最大限度保證海上威懾。他們搞了一大堆奇葩的常規潛艇。這裡面還包括了在水面發射短程彈道導彈的,還有就是發射t5核魚雷的,總之都是些被逼出來。而目前蘇聯真正的核潛艇,就只有k3和剩餘在建的n級,另外還有剛剛開始建造的h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但這款潛艇也沒有潛射導彈,同樣只能跑到海面上發射短程彈道導彈,基本上也就是嚇唬人而已。根本不具備實戰價值。
實際上蘇聯的真正水下核威懾能力,直到七年後賽爾布潛射導彈裝上h級核潛艇的改進型,才算是具備實際意義,但因為導彈太大隻能裝在指揮台裡,一艘潛艇只能裝三枚,完完全全解決這個問題的,是十年後的揚基級。
如果這時候建造鱘魚級,那麼就等於大明的攻擊型核潛艇處於和美英法同一水平線上。
應該說這樣還是可以的,畢竟造起來速度快,如果直接上龐大的洛杉磯級。對於米國人的衝擊就實在太大了,這段時間大明的科技水平躥得太快。有點樹大招風了,還是悠著點吧!
最終楊豐還是決定建造鱘魚級。
這樣如果建造速度快點,兩年後大明海軍就可以擁有自己的攻擊型核潛艇了,畢竟連八千噸的戰略核潛艇都造出來了,再造一艘四千噸的攻擊型核潛艇無疑會簡單得多,兩年時間差不多夠了。
而且在建造中使用些好一點的技術,什麼減震浮閥,消聲瓦,靜音螺旋槳,拖曳聲吶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統統裝上,這款潛艇的效能也就基本上可以傲視群雄了。尤其是使用hy100鋼材後,最大潛深估計突破四百奔向五百毫無壓力,這樣一來也就大幅超過原版鱘魚了,用個三十年毫無壓力。
也不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