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只是王陽明心學的一個可有可無的補充。
王陽明這次去廣西可以看成是他對自己心學的一次檢閱和對往事的回首。1527年農曆九月中旬,他抵達錢塘江,拖著病體遊覽了吳山、月岩、嚴灘。在遊覽浙江桐廬縣南十五公里的釣臺時,他感慨萬千。釣臺位於富春江畔,東漢初期,大能人嚴子陵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關係密切。劉秀請他輔佐自己,但嚴子陵婉言謝絕,隱居富春江畔以釣魚為樂,這就是釣臺的來歷。
七年前,王陽明押解朱宸濠和他的餘黨路過釣臺時,非常想遊覽此地,可當時的局勢緊張,他沒有時間。七年後他如願以償來到釣臺,想到嚴子陵的高士之風,又想到劉秀對嚴子陵的體諒,於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當今聖上對他這個病夫的態度。他寫詩道:“滔滔良自傷,果哉未難己。”
不過我們感到奇怪的是,據王陽明自己說他當時患有嚴重的肺病、痢疾,還有足疾,可他還到處遊玩。他年輕時求仙訪道,甚至還設想透過導引術使自己長生不老。可他不但沒有長生不老,反而大半輩子都處在病患之中。在他遊覽當時以道士聞名的浙江常山時,對道家的強身健體思想表現出了極大的質疑。他在《長生》中寫道:“長生徒有慕,苦乏大藥資。名山遍探歷,悠悠鬢生絲。微軀一系念,去道日遠而。中歲忽有覺,九還乃在茲。非爐亦非鼎,何坎復何離?本無終始究,寧有死生期?彼哉遊方士,詭辭反增疑;紛然諸老翁,自傳困多歧。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我們一定要特別關注這首詩,因為他是王陽明在人間的最後時刻對道家養生術的體驗式總結,同時他還暗示了我們很多事情。
王陽明大半生都信奉道家思想和養生術,他後來和道家只是在思想層面劃清界線,王陽明一生中有很多道家朋友,而佔絕大多數的是鍛鍊外丹的道教術士。據史料記載,王陽明在發配龍場之前就已經在服用這群道士給他的丹藥和謹遵他們給的藥方。比如有一個藥方就是少量的砒霜,王陽明一直在服用,目的是治療他的肺病。
肺病是王陽明一生中最大的心理和生理疾患,他千方百計想要祛除它,可我們都知道,在沒有青黴素的時代,肺病就是不治之症。為了消除痛苦,王陽明選擇服用術士們鍛造的所謂仙丹。眾所周知,道士的仙丹裡含有大量劇毒化學成分“汞”和“鉛”。偶爾服用不會有問題,可長時間服用就會積累毒性。明帝國中期的皇帝大都沒有活過四十歲(朱瞻基三十七歲、朱見深四十歲、朱祐樘三十五歲、朱厚照三十歲),和他們長期服用這種化學藥劑有直接關係。
也許王陽明服用仙丹是迫不得已,他有病在身。不過在他人生的最後一年,他終於發現靠道教的養生術達到長生不老,甚至是最基本的強身健體也是痴心妄想。所以他才寫了這樣一首詩。
他說,“九轉還丹”根本不在道士的手中,而是在我們的心中,它就是“良知”:“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1527年農曆十月初,王陽明抵達江西廣信。三十多年前,他在這裡拜見理學大師婁諒,由此步入理學之門。三十多年後,對婁諒而言,建立自己心學多年的王陽明已是他的逆徒。遠在天上的婁諒可能永不會想到,正是這個逆徒才讓他婁諒的大名傳播得更廣。沒有王陽明,婁諒充其量不過是個理學研究者而已,因為他指點了王陽明,才一躍而成為理學泰斗。師傅靠弟子成大名,婁諒是個典型。
王陽明一進入江西,他的心學光輝史來臨了。不但他在廣信的弟子蜂擁而至,就連遠在貴州的信仰者也跑來向他請教。王陽明早就聽說廣信的弟子們已為他設下接風宴,他不想太高調,所以就在船上陸續接見他的弟子們。由於弟子太多,他發現在船上接見他們有危險性,所以就傳話說,等他從廣西回來再和他們長談。弟子們抱著希望,戀戀不捨而散。不過他後來失約了,回到廣信的是他的肉體,他的靈魂登上了天堂。
對廣信當地的弟子,他可以呼喚散去,可對從遙遠的貴州來的弟子,他就不忍心了。
一個叫徐樾的弟子在岸邊如信徒朝聖一樣虔敬地希望和王陽明見面,王陽明答應了。徐樾還處於王陽明心學的初級階段——靜坐,他確信在靜坐中理解了王陽明心學,得到了真諦。王陽明就讓他舉例子說明,徐樾就興奮地舉起例子來,他舉一個,王陽明否定一個,舉了十幾個,已無例可舉,相當沮喪。王陽明指點他道:“你太執著於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陽明就指著船裡蠟燭的光說:“這是光。”在空中畫了個圈說,“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