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知行合一王陽明 > 第47部分

第47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凹凸世界:雷震之女網遊之熟女陪我上青雲穿越戀歌:上官與夏侯【HP】布萊克家族莫名其妙的異世界冒險英雄聯盟之玩家對戰強勢文化手冊特種兵張霄回村搞大事,被女學霸懂不懂ADCarry的含金量穿越王者:聊天室裡的英雄傳奇四合院之剝奪一切暗區突圍之黑金指揮官當原神照進現實家養輔助投餵指南[電競]殺神快跑,你物件玩狙的在平行世界的她們很幸福四大名捕破案系列!穿海:海上建堡壘,戰四海八荒火影之星落塵世CS2:變妹後站上世界之巔

上有個名詞,叫“犯罪預備”,講的是,一個人為了犯罪做了種種準備,但因為某種原因(外部原因:風聲太緊,或內部原因:良知發現後加以制止)而停止了犯罪行為。

王陽明談到的問題就是客觀版的“犯罪預備”。你在頭腦裡不停地產生那些私慾,其實就是在為犯罪做準備,即使你永遠不會去實踐,可在你的心中已經實現無數回了,你已經把你的心變成了一個罪犯。

如果我們的心是個罪犯,那我們的這個軀體恐怕也好不到哪裡去。

既然知道了一念發動時就是已經“行”了,我們該如何做呢?

王陽明的方法就是,只要有一個惡念湧上心頭,馬上就把它克掉,絕不能讓任何一點惡念留在心頭。

怎麼克掉惡念(私慾),那是我們在致良知中要講的問題。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王陽明提“知行合一”和提“心即理”的思想一樣,都是告誡我們要防範,希望我們能時時警惕我們的私慾。

這種諄諄告誡隨著地球轉動和光陰荏苒,漸漸地銷聲匿跡,“知行合一”留給後人的只有“實踐和理論”的淺薄表演。

實踐出真知

實踐出真知,並非是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精華,至少不是他提倡“知行合一”的本意。有一點需要注意,王陽明提“知行合一”是從其心學磐石“心即理”衍生來的。也就是說,提“心即理”是為了讓人心理合一,言行合一,那麼,“知行合一”實際上也有這方面的提示。你很難想象,一個“知行不一”的人在和別人打交道時的成敗如何。

王陽明說,想要知道西紅柿的味道,就必須要去吃。這就是“實踐出真知”,不過這可不是他的發明。穿越到他說這句話的幾百年前的北宋後期,程頤的哥哥程顥正在給他的弟子上課。他的弟子突然說:“我出現了幻覺,看所有的東西都是獅子,我恐懼獅子,都快恐懼死了。”程顥問他:“你現在看我是什麼?”

這名弟子渾身發抖,臉色蒼白,說:“獅子。”

程顥向他招手:“來,撲我。”

這名弟子不敢,程顥大喝一聲:“過來抓我!”

這名弟子硬著頭皮、咬著牙撲過來,發現程顥只是個人。後來,他用這種方法,見到“獅子”就撲上去,漸漸痊癒。

這就是實踐出真知。

有人每到晚上就怕鬼,於是請了位道士驅鬼。夜晚來臨,道士沒有設壇作法,卻把燈滅了。客戶大叫起來,聲音悽慘。道士抽了他一嘴巴,讓他冷靜下來,問他:“哪裡有鬼?”客戶捂著半邊臉,指著床下。道士擦亮火石,塞到客戶的手中,大喝:“去看!”

客戶不肯,道士連踢帶踹地把他逼到床邊,他只好掀起床簾,當然,下面除了他的臭襪子外,什麼都沒有。

這也是實踐出真知。

程顥認為,理學家修行的法則是坐在那裡莊敬持守,這很不對,應該去實踐,莊敬持守才有意義。明朝的理學大師吳與弼是最先提出“知行合一”這四個字的人。他每天凌晨起床後就開始不停地勞作,一個人頂十頭牛。他對弟子們說,上天賜給我們一副軀體,就是讓我們來實踐的,不要坐在那裡枯想,要去實踐中學得真知識。

他重視“實踐”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反而把“知”這一塊淡化了。我們今天看吳與弼的思想手冊,發現幾乎全是空白。他的修行手冊中記的最多的是對基本物質生活的關心,比如他記載了這麼一件事:天降大雨,房屋漏水,他就在大暴雨中爬上房頂去修葺。每當他看到弟子拄著鋤頭在歇息時,他以為人家在發呆,就偷偷地湊到人家耳邊,使出吃奶的力氣大喝一聲:“咄!如此懶惰,死後有何臉面見程頤、程顥?”

實際上,從“知行合一”衍生出來的“實踐出真知”根本算不上理論,它只是一個常識。詩人陸游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無數的人都說過實踐的重要性,這正如餓了吃飯、困了睡覺一樣,你能說這種基本常識是理論嗎?況且,有一個例子就完全可以推倒“實踐出真知”:人人都知道屎難吃,可有幾個人吃過屎?

王陽明就能解釋這個例子:我們心中的良知是無所不知的,它知道屎難吃,不需要外界的實踐。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精華就是“好好色”與“惡惡臭”,只要我們的心沒有被私慾阻隔,知行就是合一的。王陽明提“知行合一”的苦心還是讓我們在良知上用功,“實踐出真知”不過是個附帶戰利品而已。

但有時候,人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守身如玉重生80年代:開局迎娶女大學生花好月圓龍套的自我修養官路花開愛的禁忌之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