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堋U庖壞悖�胂刖��饕迨貝�娜氈荊�筒荒牙斫狻�
但是天下一統後,物質和心理的補償都沒有了。沒有了兼併戰爭,就沒有了戰利品;沒有了國際社會,就無所謂大國民。這時再過苦日子,誰幹呀?
原來六國的國民就更不幹,他們以前過的可不是這種生活。六國雖然也變法,但多半“寓封建於郡縣”,沒那麼集權,更沒那麼專制。尤其是楚,山重水複,地廣人稀,人民是比較自由散漫的,哪裡受得了秦那一套?
顯然,秦制和秦政即便適用於秦(即便而已),也不適用於天下。因此,漢的高、惠、文、景四朝,便都放棄法家主張,推崇道家思想,無為而治,與民休息,武帝更把秦制改為漢制。所有這些,都可謂事出有因。
不過這是後話。
當時,則只有六國人民對秦制和秦政的滿腔仇恨。
對新制度不滿,就會懷念舊制度,並選擇性地遺忘其種種不是。對新君主不滿,就會懷念舊君主,並同樣選擇性地遺忘其種種不是。比如楚懷王,哪有范增他們說的那麼好?他其實也是一個混蛋。24
很清楚,懷念楚,是因為痛恨秦;抬出楚懷王,是為了對抗秦始皇。這並不奇怪。正如馬克思所說,每到革命的關鍵時刻,人們總會戰戰兢兢地請出亡靈,穿著他們的衣服,喊著他們的口號,演出歷史的新場面。25
陳勝就是這樣,他甚至借用過楚將項燕的旗號。只不過,此人剛剛成功就過河拆橋,把這件衣服扔了,自己給自己加冕。最後,卻被別人摘下了王冠。
不,腦袋。
大澤鄉起義六個月後,失去楚人支援的陳勝被章邯統領的政府軍擊敗,陳縣失守。陳勝本人則先是逃到汝陰(今安徽省阜陽市),然後逃到下城父(今安徽省渦陽縣),最後被自己的駕駛員謀殺在那裡。
這時,他還能想起那件“借來的衣服”嗎?
想不想得起都無所謂了。因為項燕的後代已經登場,而且將演出更大的場面來。
這個人,就是項羽。
第三章 項羽爭雄
項羽為我們留下了四個成語:
破釜沉舟,作壁上觀,衣錦還鄉,沐猴而冠。
兵起江東
項羽是跟著他叔叔項梁一起造反的。
這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也就是大澤鄉起義的兩個月後。當時,蘄縣周邊得到訊息的民眾,紛紛殺了秦帝國派來的郡守和縣令,以響應陳勝,史稱“江西皆反”。1
這時,項梁和項羽卻在江東。
江東和江西,是古代的兩個概念。我們知道,萬里長江經過鄱陽湖以後,有一段(主要在今安徽省境內)是斜行向北的。於是,從九江到鎮江,就形成了一條偏南北方向的水路。以此為界,兩岸分別稱為江東和江西。江東即今蘇南和皖南(後來蘇南叫江南),江西即今蘇北和皖北(後來蘇北叫江北)。古代的江西跟現在的江西毫不相干,正如古代的江南其實是現在的湖南。
項梁和項羽所在的吳縣,當然是江東。
吳縣就是現在的蘇州,春秋時期是吳國的國都,秦代則是會稽郡的郡治(相當於現在的省會)。聽到江西皆反的訊息後,郡守便請項梁來議事。
為什麼要請項梁呢?
因為項梁是地方豪傑,社會名流。
項梁一族原本是很顯貴的。他們家世代都是楚將,因功勳卓著而被封在項,故以項為氏。項,即今河南省項城市。兩千多年後的風雲人物袁世凱,便是項城人。
項梁的父親項燕,更是楚國名將。公元前224年,秦將王翦破楚,俘虜了楚王。項燕便另立昌平君為王,組織流亡政府在淮南一帶進行反秦鬥爭。第二年,流亡政府兵敗,昌平君被殺,項燕也以身殉職。
所以,項燕在楚人心目中威望很高。陳勝起義要打他的旗號,原因就在這裡。
項燕兵敗殉職後,項氏家人也流落民間。項梁則因為殺了人,帶著項羽避仇到了吳縣,並很快成為當地最有聲望的人。現在天下大亂,郡守當然要找他來商量。
這郡守的打算,是要造反。
會稽郡的郡守為什麼要造反,不清楚。也許,他很清楚人民對帝國和帝國的官員有多麼痛恨,不願意落得其他郡守、縣令那樣的下場。也許,他清醒地意識到大秦王朝氣數已盡,改朝換代勢在必行,想趁機撈一把。也許,這兩種想法他都有。總之,這郡守決定起兵,而且希望項梁和另一個人做自己的左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