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2/4 頁)
義父,請尋一咋I機密處,撥些可靠的族人過去,帶上這次剎滅諸羌寨時蒐羅回來的銅鐵,讓李興盡快打造幾件得意的武器出來,我要看看,這武器是否真如他所說那般犀利。”
李光岑撫須笑道:“哈哈,為父也正迫不及待地要看看他所說的神弓呢。你若得了這件利器,那可就如同徑虎憑添了一隻翅膀了。”
楊浩也是一笑,順口糾正道:“義父,該是一對翅膀才對。“
李光岑搖頭道:“不然,這還只是一隻。”
楊浩詫異地間道:“只是一隻?”
李光岑嘿嘿一笑,狡黠地道:“當然,縱有百萬大軍在手,若無軍餉糧草,又濟得甚事?武力只是一隻翅膀,那另一隻翅膀麼,剛剛才飛出你的府門,你若把握得住她,這一對翅膀才算齊全。”
楊浩怔了片刻,苦笑道:“義父這是轉著彎的來勸我了,唉!你還是先去幫我打造好那一隻翅膀吧……”
蘆嶺州山谷中地理,狹長如蛇,後谷臨近山嶺的地方,設定的就是羌寨。楊浩到了寨前,棄馬從羌人寨中穿過去,隨著李光木和木恩爬上山嶺,又繞過兩座山峰,便到了一處隱秘的山洞。
洞口有冷泉汩汩流出,可是山洞中卻不覺寒氣,進去不遠,就覺叮噹聲作響,滾滾熱氣撲面而來。這洞中就是李興鍊鐵鍛制兵器的地方,經過多日籌備,如今已經開始運作。這裡雖就在山嶺中,卻少用木炭,而用煤礦。煤礦鍊鐵,熱度更高,而西北地區要得煤礦也容易,這一來也不必把附近的樹木都砍伐光了。
三口中原罕見的豎式大風箱,放置在寬敞的山洞中,每口大風箱前坐一個人,正在鼓風鍊鐵。李家用的鍛鐵爐鼓風箱是自己研究出來的豎式雙木扇風箱,這種豎式的風箱堅固耐用鼓風量大,強大的風力在鍛鐵時提供了充分的氧氣而提高了爐火的溫度,所以“一品堂”夏鍛鐵時的溫度比別人家的風箱都要高很多,因此打造出來的鐵器相當精良,如今得楊浩提醒又用了煤炭,質量自然更上層樓。
有幾組本是鐵匠出身的大漢在李興的指導下,正手持鐵錘,輪番在鐵砧上鍛打鋼鐵,叮噹之聲不絕於耳。楊浩最在意的就是李興所說的那種神弓,所以李興最先準備打製的就是弓箭。楊浩走到山洞深處,見李興正坐在一角專注地製作弓箭,旁邊案上擺著十幾件亮閃閃的小玩意兒,均為銅鐵所制,打磨的十分精巧。
楊浩雙眼一亮,脫口問道:“這個……莫非就是你那弓上所用的機具?“
第三卷 蓮子始生 第201章 赴會
大人來了,這些零件就是用在我所研製的一品弓,上所有的機件。”直到楊浩發話,十分專注的李興才發現他們進來,連忙拿著那件半成品迎上前來。
弓造的怎麼樣了?”
邁需兩天才能完成。”李興說著,把那件半成品放在案上,拿起那些圓的扁的方的長的各種各樣的小機件麻利地往上面裝配著,嘗試了一下,他取下一個滑輪樣的小零件,喚過一個鐵匠,指點了幾處需要再打磨一下的地方,讓他馬上拿回去加上。
其實李興所說的一品弓,就是後來的神臂弓,此弓可以說是冷兵器時代單兵武器中遠戰武器的巔峰之作。因為此物到了後世早已失傳,所以曾有許多人懷疑它只是一種踏張弩,否則難以想象會有這樣強大的威力。而此時楊浩所見,雖然這弓上加了許多的輔助零件,與普通的弓相比算是一種十分精密的武器,但它毫無疑問仍然是一張弓,而不是弩。
李興設計的這些精巧的零件是這裂弓的射程和開弓力量的保證,但它既不像床子弩那般笨拙,也不像踏張弩那麼使甩緩慢,而且機關的輔助,甚至使它比普通的弓發射更快,只是在保養上比普通的弓要求更多。
實際上儘管宋朝對這樣高明的軍事技術嚴格保密,但是這種技術還是有所洩露,直到後來的《永樂大典》,裡邊還是零星記載著它的機關製造技術,清代學者紀曉懈曾親自見到了這些圖樣,並想依此重新制造神臂弓,可惜《永樂大典》上的圖樣只是神臂弓的單個零件圖樣,沒有組合圖,以紀學士之聰明也不能明白神臂弓機關的各個部件需如何組裝。
後來編幕所謂的《四炸塗書》時,實際上就是對歷史著作進行的一次大掃除了,編纂《四庫全書》的十多年裡,大清朝把他們不想看不願看的東西全都毀屍滅跡了,除了收錄少數農家,醫家和天文演算法類科技著作,刪節纂改了一部分著作之外,許多科技著作連同一些前朝的小說,戲劇統統予以銷燬了,禁燬圖書共計三千一百多種、十五萬部以上,簡直是文學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