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文氏道:“那你怎麼說?”
齊長春道:“我還能怎麼說,只說他回來討飯吃,被我和大哥趕走了!”
文氏道:“他沒有去找大哥麼?”
齊長春道:“便是去找了,大哥也只會這麼說。”
文氏道:“說得是呢,他捨得把那一頃地再分出一半來給三弟麼?”
齊敏兒那日聽著齊長春說他爹齊老爺子本有兩頃地的,心想卻不知是個怎麼分法,卻原來老大長永春得了一半,那也不多啊,怎麼文氏如此記恨他家?不過看齊長春家裡的樣子,也不像是個有一頃地的人啊!
齊長春嘆道:“你也休再說了!你又不是不知道,當初咱爹為了替三弟打點官司,把那兩頃地折賣了一多半去,後來大哥又賣了二十畝,為的湊錢給咱爹看病,結果留下的一共才三十畝地,哪裡還有一頃兩頃的!”
第十章 食言寢語
文氏道:“我還不是怕三弟知道田地都賣的,家道中落,心裡更加難過自責麼!等他住下了,自然會慢慢知道,若是不留下,他也能落得一個自在。”
齊長春笑道:“你這不是一開始就打算不讓他住下?”
文氏道:“三弟的性子最是受不得人白眼,你又不是不知!我看他的神色,便知他是不會久住的!”
停了一停,見齊長春不置可否的樣子,便又道:“再說了,我不就是氣不過麼!大哥當初說他是長子,本就該多分得一份,又說三弟年輕,還未娶妻,自然也得多分一點,還有當時他已經有了福兒,是爹的長孫,自然又要多分,七弄八弄的,咱只得了五畝地,還多是貧瘠的。如今三弟回來了,他又霸佔著原先說好替三弟照看的田地,真不知他的良心哪裡去了!當年三弟失手打死了王佔財和王有富兄弟,還不是因為他取笑大哥娶了個母夜叉!三弟為了大嫂出頭,大嫂卻這樣待他,真是作孽!”
齊敏兒聽到這裡,才明白齊連春是犯了過失殺人的罪。明初的刑法執行極嚴,往往重判犯人,齊連春連傷二命還能撈回一條命來,也算是齊家打點了不少,殊為不易了。不過看來他很能打啊,不會是什麼江湖大俠的徒弟吧?也許就是因為太能打了,齊家大嫂才怕跟他有牽連而不肯見他吧!
齊長春道:“唉,這事就別再說了,咱家有五畝地,也該滿足了。你看村裡的那幾家,有個兩三畝地的,便能夠一大家裹腹了。我們家裡人口少些,日子過得也更輕鬆。再說大哥其實也時常賙濟我,農忙時,他也叫他那裡的幾個佃農幫我一起幹農活,也省了我去僱人。再說原本里中要定我為中戶的,還不是大哥託的關係,才定了我下戶!”
文氏道:“他自己有二三十畝田,原該定他個上戶的,不也才定了箇中戶?幫你不過是面子上好看罷了,不然兄弟兩個差著這麼多,都是中戶,說出去豈不讓人罵麼!”
齊長春道:“總是我欠著他的人情,你也該放寬心些才是。再說大哥還是甲首,做事總要顧些體面的,不能總照顧我這個兄弟。”
原來明朝對於農民,有按著田地和收入的多少來劃分上、中、下三種戶籍等級的做法,越是高等的,便要繳納更多的糧稅。齊永春有著二十多畝地,收入也算小康,家中甚至有一兩個僕從和丫環,雖然出入沒有車馬,但是由於有兩頭耕牛,定他個上戶,也不為過。當年齊家沒有分家時,就是上戶。
而齊永春分家後賄賂了里長,定為中戶,而齊長春也被齊永春順便一起帶攜著定了個下戶。實際上二人應該定為中戶和上戶的。
不過由此看來,這個白河村是個比較富裕的村子,因為明代的戶籍,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其中十戶為甲首,一甲首管十戶人家,然後再另設一個里長,總管這一百一十戶人家。
通常這一百多戶人中,難得有一兩個上戶的,而里長往往就是在這些上戶裡選。有些窮苦的村子,甚至有中戶人家做里長的。而這裡的齊永春,以可以做里長的身家做了一個甲長,也算是少見了。
這倒不是齊永春不願當官,主要是因為這個里長得不到什麼好處,只能處理一些小的民事糾紛,還要維持裡中的治安,萬一出了事他就要受到責罰!
而且官府有了什麼差役或臨時增加的賦稅什麼的,里長都要主動積極地配合,不然就要受罰。而且他治下的人如果脫籍做了流民,或者暗地裡轉了業做別的營生,他都要受到重罰。這也是白河村的里長聽說齊連春回來後急忙趕來查詢的原因——萬一出了事,他是要負責的!
相比之下甲首的職責就小的多,只要每半年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