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頁)
經學,其實最初也不限於一位公子,然而文學掾與司馬朗初為的掾屬雖然品級相似,掾屬直接為曹操服務,文學掾則和諸公子聯絡。
這時候也恰好司馬朗親假在家,對於這位涉足官場十多年的胞兄,司馬懿素來敬重,作為職場新人自然要去問問老鳥的經驗。
司馬朗似父,在這個問題上回答的中規中矩,“惟恪守本分,忠亮不傾,不矜廉隅。”
這樣的回答讓司馬懿覺得他大哥真是父親附體了。
口上稱諾,等退出他大哥這兒,卻不由悲憤了。
司馬朗不過隨口一說,到他弟心裡卻不由把這話嚼碎了再多思量幾回。
本分,無非就是當個老老實實,封建模版的直臣,不投機,不與公子們糾葛。
本分你妹啊!
誰不知道要跟著領導走,又“忠”又“順”,但為天子的直臣了?現在天家敗落,曹操才是霸道之主。只要跟著最大的領導走,做“直臣”,總是比給人站隊的,投機倒把,動不動就被推出去炮灰了的強。
真正清貴的家族,誰稀罕給公子們站隊,當槍使了?
哪怕不輔佐出個儲君來,只要家族根基在,天子也不能小覷了他們。
真是形勢逼人!
他也想當個不用站隊的“直臣”。
政治投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所謂的“一本萬利”,“奇貨可居”,真以為呂不韋把贏異人捧上王位,是一點風險都不冒的嗎?
血統是真的不假,合著他到咸陽宮太子妃賄賂拉選票的時候就一點成本都不花了?
眼下他就沒表露出什麼明顯的意向。暫時他是與諸公子講經學。
但他本人不想立刻參與爭儲之中,形勢卻不由人。
司馬懿頭一天去報道上任,就遇上同為文學掾的陳群。
文學掾這職位通常是管理學校,教授弟子,也兼管郡內教化、禮儀之事。
陳群足比司馬懿大了十四歲,自己又作為職場新人,司馬懿便先問過好。
“長文兄。”
陳群是他推薦人荀彧的女婿,兩人原本就認識,無論如何他也不能不先敬著舉薦人的女婿。
陳群倒是比幾年前更隨和些,首先便透著熱絡親切,“仲達別來無恙?”
略寒暄後,親自給這位新同僚引見同事。
“這是王郎士晨。”
“這是李郎德宏。”
……
司馬懿:……
長文兄,你介紹的可都是曹丕黨人!
然後陳群才似想起來似的,慢吞吞地介紹其其他人,“另有兩位丁郎,正禮,敬禮,那一位則是……”
司馬懿要到這會兒還看不明白也真不用混下去了。
陳群,他是早上了曹丕的賊船了吧。
自己是受了陳群岳父的恩惠才得官的,背後是河內集團與潁川集團的聯絡,這會兒他要甩臉不認人,別說敵對方不會接納,就算是原有對自己友善的一方也要把他咬死。
真是想當“直臣”而不能得!
說實話他是多麼想跟他大哥一樣安安穩穩地走曹操路線,踏實地做個直臣,憑著自己的能力才幹讓人賞識,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康莊大道,穩妥地升官,半點思想負擔也沒有。
他也想當個伯達一樣的直臣。
但出仕的途徑不是人能選的,就家族而言,一方面是與潁川荀家交好,兩家集團繼續親密友好合作;另一方面,長子跟著曹操走,次子攬著曹二代,一手老子一手兒子,也是種投資。
司馬朗既然走了條康莊大道,那麼次子司馬懿只有荊棘之路可走。
然而建安十四年,這次第,有一人可要比他煩惱憂慮得多。
作者有話要說:
很重要的資訊
據我考據,郭嘉的兒子只比阿督大一歲,嗯,大家想不想看嘉司馬聯姻?
65、直臣之道(二)
曹丕近日就煩躁得撓心。
如果這年代也排一個“建安初年十大苦逼榜”的話;丕少爺肯定是排第一。
曹丕是父親的次子,母親的長子。
自大哥曹昂死後,父親就遷怒於自己,當時自己尚且只是個十歲出頭的少年;如曹衝般年歲。
宛城之戰時自己好不容易從亂軍中由人掩護著才突圍,九死一生方脫身。
平日裡互相熟悉都生出幾分感情來的侍衛們一個個地在烽火中倒在自己面前,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