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3/4 頁)
。
雖說伴君如伴虎,曹操也犯錯,是人都會犯錯,但她寧願伴曹操,也不要伴曹丕。
曹操的脾氣是流氓了點,但人家好歹氣量大,很豁達,他也砍人,士大夫什麼的,他是用“砍”的;曹丕則是個混蛋。
這不,曹丕剛“辱”完了王粲,不明真相的群眾甚至以為王粲真有這麼個變態愛好,誤會大了,千年都這麼傳下來。
而曹操因封了曹丕為太子,這一年也清算人了。
首當其衝的就是楊修,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凡罪犯收殺。很乾淨利落,也儲存了所有為士者的體面,楊修在死前亦說道,“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事情收尾於第二年元春,那時春華的幼子也已經出生了。
靠在塌上,想著楊修死前說的那句“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春華心情複雜。
楊修也知道政治投機的失敗就是代表了被清算,曹操終還是厚道人。
他的確是厚道的人,正因為他沒“辱”也沒“罵”,後世關於楊修之死才出了n個版本的,《楊修之死》雞肋劇——保人晚節的曹操成了大白臉。
毀人名聲,攪黃了人家葬禮的曹丕卻成了個“豁達”的貴公子。
不過她也實在沒精神去想這個,渣攻與賤受的這個問題,向來都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正帛上再次寫出了她家新生兒的名字:亮。
春華囧囧有神的抱著她家小三兒,這個圓臉兒吸吮著手指的糰子。
心裡泛起一陣嘲意,咦,司馬二達,你還真是和叫阿亮的人緣分不解呢。
問孩子他爹,怎麼就取了這個名字。
司馬懿尚沒有一點未來要和一個叫做“亮”的人相愛相殺的自覺,回答得很自然,“父親起的名字,他的哥哥叫‘昭’,弟弟叫‘亮’又何不可呢?”
昭,亮,都是光明的意思。顯然漢末流行的單字名中,普遍的不是喜歡用“光”的同類詞,就是“玉”的同類詞。
倒顯得自己敏感了。
得了,往後司馬仲達也算解氣了。
哪一天,要是他在叫諸葛的“亮”手下吃了虧,就可以回家對著自己兒子一頓臭罵,“阿亮你個死孩子。”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親愛滴某童鞋給留的言,叫司馬亮,果然很逆天
做作者的有時也習慣了,人生閱歷,或者什麼的,大家自然都是不同的。就是我自己,五年前的想法也和現在不一樣。或許沒踏上社會前的想法更帶了銳氣的,誰踩我一腳,一定要報復到底……人都是被現實磨去的稜角,就是因為這個,所以大多數人會妥協,會權衡。
被毒舌慣了,作者麼,要賣得起萌,經得起打,這樣才是個好作者。
我有時寧願自己累一點,多看看大家的留言,大多數都給了我寶貴的意見,也是從我第一篇不成熟的文,到現在這一步成長的原因。
讀者是珍貴的,需用心尊重的,而作者就是把傘,該遮風擋雨的遮風擋雨,該修修補補的也要修修補補,等雨停了,或許大家就走出了一段新旅程,但很高興作者這把傘曾經陪過大家一段行程。
89、黃梅不落,青梅落(三) 。。。
這一年;劉備的兵鋒銳進於西,關羽的軍勢耀武於南,甚至連許都的獻帝為響應宗親也再次密謀了造反。
訊息報告到鄴城,曹操震怒。
曹操已經老了;但是最近卻沒有一件能讓他省心的事情。
去年,好不容易才將立嗣的事擺平。益州的劉備派張飛、馬超等將領進攻漢中,已經派曹洪前往協助夏侯淵抵禦;荊州關羽的軍勢日益壯大,聲威直達許都,原以為有曹仁坐鎮南方,不會有問題。
沒料到關羽還沒動手,自己內部先起了叛亂!耿紀是自己一手提拔的官員;韋晃也是丞相府的屬官、自己的親信;居然全都叛亂!
曹操對許都百官進行了血洗清算;連漢獻帝身邊的屬官都進行了消減數目,又換上了自己的人。
而原先在許都為吏的官員無論參與謀反與否,都被押到了鄴城交代問題。
然而也就在這年初,新得了少子的司馬懿,雙喜臨門,又再次被升為軍司馬。
這在曹操的謀士中實在是個異數。
以曹操任命文臣的慣例,謀士不會派以軍權,先時信任如荀彧,都要防著文臣掌軍權——當然最後他是掌了,得到了個武職,任命當月就死了。
但也不是完全無異數,例如郭嘉便是一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