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4/4 頁)
他邀來與華先生共參此事。”
華傷點頭道:“仲景先生老朽亦與他神交已久,若是他肯來,老朽正好與他共參醫術。”
張繡聽完,笑道:“如此,繡就先代後世子孫以及百姓多謝華先生了。”嘴上如此說,心中卻是感嘆道:“當日去搬出這批書籍果然沒有做錯。這時代只要與書籍要打交道的人,這一批藏書就是大殺器,誰也擋不住它的誘惑。到時只要張仲景一到,漢末兩大神再就在我鼓掌之中。憑藉這批藏書,還可以吸引文人來投,又有培養人才的基礎,當日種的因,回報的果開始逐漸來了。”
之後張繡又與華陀以及黃忠閒聊,直到趙雲來尋之後,幾人才止住了話題。將黃敘扶上馬車,黃忠則是收拾一些細軟以及重要物品,然後幾人一同回到小縣。
為表歉意,張繡整夜都陪著陳瑤,連帶著之後回宛城的路上亦沒有騎馬,而是在車上陪著二女。
經過數日的奔波,大隊人馬終於到達宛城。張繡先讓舊千著鍾巍等人的家眷尖預井準備好的牢院。另外揮民夫們將藏書搬到一大宅子裡。由於以前宛城的世家大族全部都不在了,空餘了不少大宅子,都被張繡名正言順地佔據了,故此鍾缺等人的住所以及存放藏書都不用另外再建一房子。
安排好這些之後,張繡就將眾人全部引到議事廳中。只見張繡當先坐在主位上,右面所坐乃是文臣,當先一人乃是蔡邑,後面跟著的是賈詡、鍾猜、杜畿、張既。左面則是武將,當先一人是華雄,後面跟著的是徐晃、趙雲、胡輸、黃忠、裴元紹。
卻是回宛城的途中,張繡與童淵、趙雲詳談了一番,請趙雲為自己效力,由於有童淵的力勸,張繡終於說服趙雲認自己為主。後來張繡單獨與童淵談過之後才知道,其實童淵讓趙雲來長安,除了學劍之外更是希望趙雲投到張繡麾下。其中原因是由於張繡名聲不算差,數次有救民之舉,無論童淵還是趙雲雖然反感董卓,但對張繡卻是另眼相看。其二趙雲可謂出身貧寒,若投關東諸侯,定然不會受到重用,而投張繡則有同門的香火之情在,趙雲亦會受到重用,故此童淵見到張繡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