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4 頁)
來。
只不過楊奉準備倉促,只准備了小車一輛供天子乘坐,其餘大臣無奈之下只得隨天子車駕步行向東。楊奉所部千餘人以及吳班的心腹百人負責保護天子以及眾大臣安全。自出長安之後,東面函谷關、弘農一帶早就荒涼無比,並無守軍阻攔,故此楊奉亦顧不得天子受顛簸,眾大臣受累,只命眾人快速趕路。
但是一眾大臣不是養尊處優久了就是年過半百,單憑兩腿走路能快到哪裡去,加之天子所乘坐的小車亦不能行走太快,若行太快只怕未到洛陽就散架了。
無奈之下,楊奉苦思良策,他們出來的時候雖然已經讓人發詔書給曹操讓其出兵救駕,然而曹操遠在充州,得到訊息再整軍前來,只怕李催等人已經追回天子了。
苦思之下楊奉終於想起了自己曾經在白波黃巾處的同伴,李樂、韓遢、胡才三人。自從董卓死後,徐榮棄河東投了張繡,河東郡幾乎成了白波黃巾所有。除卻安邑等有限的幾個大城之外,其餘縣城根本擋不住白波黃巾的進攻。
楊奉雖然知道李樂等人乃是賊,但此時已經無任何辦法,徵得天子同意赦免幾人賊名並封三人將軍的封號之後,楊奉命一名自白波軍開始跟隨自己的心腹送信去河東給李樂等人,做好這一切之後,楊奉繼續讓眾人趕路。
李催等人自天子走後一天才知道此事,匆忙罷戰鬥讓人於長安近郊四處尋找。找了半天才知道天子已經東逃而去。三人雖然不是聰明人。但亦知道天子對他們來說的重要性,故此李催以及郭記、樊稠立即就放下了之前的仇怨,商量定之後決定三人盡出大軍一同向東追回天子。
其實三人又何嘗不想留下部分兵馬於長安,但李催兵馬比郭記、婪稠多了近一倍,如果郭記二人分兵。則擔心被李催一舉吞併,如若只留下李催的人馬於長安,此舉等同於將長安堅城讓與李催,二人恐怕再也不能與李催爭鋒。出於這些考慮。李催亦作了讓步,故此才有五萬左右大軍盡出去追僅有千餘人的天子車駕,這不可謂不是一場鬧劇。
經過近兩天幾乎不停歇的逃跑。楊奉擁著天子車駕從堪堪過了函谷關,本來楊奉還準備在函谷關讓將士佈防,以迎戰李催等大軍,怎知道看過函谷關之後。楊奉就立即死心了。此時的函谷關已經不再是當年強秦之時的那座可拒六國大軍的雄關,年久失收加上風雨侵蝕還有頻繁的戰亂,已經將這座當年的雄關摧殘得不堪一擊,楊奉集察之後斷定。此時的函谷關不會是被李催三人大軍一衝即破的下場,但恐怕不出一個時辰就會被打破。也因為函谷關的殘破,才導致歷史上曹操要在函谷關和長安之間再修一座潢關。
否決了在函谷關佈防之後,楊奉再派出心腹渡洱去河東請求李樂等人快速出兵,而董承以及楊彪等一眾大臣亦只能以破布以及血書寫了一封書信,讓人快速去尋曹操,讓其儘快出兵救駕。
天子車駕又走了半日,忽然聽到後面傳來“隆隆不斷的聲音。天子劉協以及一眾大臣早已非當年那些件麼都不懂得人,他們對這種聲音實在太過熟悉了。
萬匹戰馬踐踏著大地發出“隆隆”如同打旱天雷一般的聲音。緊接著“嗚嗚嗚”蒼涼的號角聲響起,這是西涼軍獨有的導聲。
這兩種聲音響起之後,君臣百餘人全數嚇得臉如土色,不知所措。楊奉這時立即站了出來,大聲說道:“眾將士,李催賊子已經到了,如今皇上的安危已經交託到我們手中,是轟轟烈烈地做大漢的忠臣,埋骨此地,被後世子孫所謹記還是叛君投敵。為後世子孫所不恥,你們做個,抉擇吧。我楊奉,寧做大漢忠臣。埋骨於此。”
千餘將士聽得熱血沸騰,同時高呼道:“死戰,”死戰楊奉點頭道:“好。聽本將命令列事。”之後楊奉走到天子旁邊小聲說道:“陛下,趁如今賊軍未到,快走吧,能走多遠是多遠之後大聲對董承等眾大臣道:“快帶陛下走。”
天子劉協抽泣道:“愛卿為聯盡忠。聯定會記住愛卿,若能脫困,皆乃愛卿之功。
。劉協一邊抽泣著小車已經被人
楊奉此時見得吳班立在自己身旁。問道:“怎麼還不走?”
吳班笑道:“既要盡忠,怎少的了我吳班。”
楊奉一拍吳班肩頭,讚道:“好漢子。”
這時只見得西面旌旗密佈,楊奉當即就見到中軍大旗,上書車騎將軍郭,便知道是郭記的大軍先到了。
楊奉立即下令道:“列陣。”
這些兵卒心中早已熱血沸騰,聽得楊奉下令,當即列陣,高舉武器指向西面。
郭記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