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2/4 頁)
準備了。
張繡點了點頭,對周倉說道:“周倉,盤古力士裝備不少,汝且去命令大軍準備出征事宜。”
周倉甕聲甕氣地應道:“藏”
張繡又說道:“子度且去調配糧草,並讓士卒準備好出征事宜。本將明日一早就領兵出戰。”
孟達聽得,高聲妄道:“諾。”
之後一切就有序進行著,趙雲用不足一個時辰就整軍完畢,率領雷雲騎只帶了五日干糧就出發了。而第二日一早,張繡亦領兵出發 糧草甚物還來不及準備齊全,然而張繡亦顧不得許多了,現在時間就是一切,糧草輻重就讓孟達在後負責。
張繡這邊大動作的出征為上庸以及漢中兩地徐晃和黃忠出征做了一個很大的掩護,就算是南陽郡這邊華雄率軍屯駐在武關,各地諸侯亦只是以為張繡是用來防備青泥隘口這邊有變罷了。
連續幾日下來,根據暗影收集的資訊,果然如張繡所知道一般,對天子有興趣的僅僅是曹操一家,無論是已經得了傳國玉望,可能正做著皇帝美夢的袁術還是好謀無斷的袁紹。均沒有出兵洛陽的態勢,特別是袁紹,更派出大軍與公孫瓚交戰,河北戰火再次紛飛。
且說回當日楊奉是如何助天子劉協出逃的。楊奉此人乃是白波黃巾出身,不過其對白波黃巾這個“賊”的身份一直覺得蒙羞,後來李催征討之時,卻是投到了李催麾下。算是脫去了“賊”的身份,轉而成為了一名大漢軍官。
不得不說,楊奉此人對大漢頗為忠,,若非如此,恐怕歷史上亦不會得到忠勇的徐晃賞識投效。在張繡的挑唆下,李催與郭記、婪稠反目,長安城外三日一小打,十日一大打,然而兩人卻是對天子劉協看管甚嚴。
楊奉既同情於天子遭遇,可惜無計可施。恰好不停的大戰,李催三人麾下的將領越打越少,楊奉原本這麼一個不起眼的降將卻是得到重用,被李催安排去看守天子,這麼一來倒是給了楊奉機會。
楊奉暗中聯絡了童承、楊彪、朱雋、皇甫嵩之子皇甫邸等一眾忠臣。讓他們一同想辦法助天子脫險。正好董承等對於討董一戰中表現甚是突出的曹操印象深刻,聽聞他打敗了呂布,便決定助天子逃出長安。投奔曹操棄了。
然而楊奉雖然被李催任命為看守天子之人,但真正守衛天子的乃是近衛軍,天子要逃,首要對付的就是這些近衛軍。這些近衛軍早已不是那支當年那些對大漢忠心耿耿的軍隊,他們只是李催和郭把、樊稠從麾下選了些心腹用來看守天子的軍隊罷了。
楊奉能得李催信任,自然知道此事。不過楊奉亦有他的辦法。他的辦法就是當年何進手下部隊吳匡的兒子吳班。當年吳匡受李儒盅惑,率手下北軍投了董卓,並獻了洛陽城門,更率軍殺了何苗,可以說董卓能得洛陽,吳匡居功不少。然而吳匡此人武藝平平,北軍出身更受到西涼軍內部排擠,在董卓死時,卻是受了牽連被王允殺了。不過王允覺得吳匡雖有錯,然罪不及株連家族,故此只殺了吳匡一人。
及後李催等人反攻長安,其子吳班本來想借機逃回益州投奔其族兄吳懿。吳家乃是益州大世家,歷史上劉備得益州之後為籠絡益州世家,亦娶了吳懿的幼妹為妻,可見吳家在益州的地位。不過此時劉樟正與張繡開戰的訊息傳來,吳班在西涼軍中已經有一段時間,對虎牢關下張繡的威風見識過了,出於謹慎,決定暫不前往益州,還是留在長安。
但不知為何,吳匡這麼一個不算大的人物被王允殺死,其子倖免於難的事被李催得知,李催覺得吳班之父被王允殺死,必定痛恨於朝中公卿大臣,於是對他重用之。又見他武藝不錯,最後更任他為統領天子近衛的將領之一。
這麼一來,卻是給了楊奉機會。楊奉與吳班也算是有些交情,知道吳班對王允殺死其父並不怨恨,畢竟當年是吳匡犯錯了,被殺亦正常。反而吳班亦不滿於李催等人,見到年歲比自己還小的天子受難,雖想救他,但亦有心無力。
於是楊奉聯絡好大臣之後,就聯絡上了吳班,兩人一拍即合,經過謀劃之後決定將天子劉協救出。凹曰甩姍旬書曬齊傘
第二百四十一章 楊奉與吳班
江邊楊奉與吳班串謀好亨後,下面的情況就簡單多每,爪安皇宮殘破,天子劉協被安排住於當年董卓興建的跳塢之中,楊奉選了一個吳班當值的日子,率所部心腹千餘人進攻哪塢。須知道此時的哪塢已經沒有當年董卓初建之時那般牢不可破,況且還有吳班在裡面當內應。楊奉輕易就將天子劉協以及同被囚禁於哪塢之內的重要大臣如董承、楊彪、朱雋等都一同救了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