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頁)
說:“不是想不想,而是因為吳三桂那廝該死!”
楊素蘊問:“此話怎講?”
劉之奇便慢慢地拿出那封假書信給楊素蘊。
楊素蘊見之,大驚。然後,突然問:“你家公子是誰?”
劉之奇笑而不答。
楊素蘊說:“既然你家公子恨他,為何不親自去告發他?”
劉之奇苦笑道:“我家公子與那廝有極深的淵源,告之,不仁。不告之,又不義。”
楊素蘊問:“那你為何給李先生?就不怕李先生告麼?”
劉之奇說:“告之,他罪有應得。不告,他氣數未盡,告與不告,全在先生。”說完,便揚長而去。
六、吳應熊對鰲拜開空頭支票
吳應熊以連環計瓦解郝浴與楊素蘊之後,又以數十萬銀廣施戶、兵二部的大臣,餘下之事便是如何讓鰲拜為己所用了。
前面兩步雖然做得很順利,但吳應熊心中絲毫沒有輕鬆之感。因為他知道,最難對付的是鰲拜了。
鰲拜身為滿人貴族,家人自然富足無比,不會為錢財之事所折服。所以用賄賂之法,難以奏效。另外,鰲拜高貴,我吳應熊雖然貴為駙馬,但仍然與他接觸較少。所以,既使有通天之計,也無法用上。
吳應熊仔細思索,覺得依洪承疇之意,其突破之處,應在於其身,而非自己是否努力,如此說來,鰲拜若不是自己自破,別人是無法攻破他的了。
想到此處,吳應熊心中便焦慮起來。因為,他覺得自己唯一的辦法是走一步,看一步,這樣一來,自己無法主動,只有被動應付,他吳應熊不習慣於這種做法。
經過再三思索,他覺得還是應該給鰲拜送點東西才好,雖然像鰲拜之類的人,不會看重東西,但送總比不送的好,而且吳應熊覺得送有點品位的字畫和文物比送銀子好。送明朝以前的比送明朝的好!
吳應熊從自己庫存的字畫中挑來挑去,選了陶淵明的書法一副。吳應熊之所以選擇陶淵明的書法,其意在於隱含著自己效法陶淵明而隱居之意!
然後,便直奔鰲拜府上而來。
鰲拜在書房接見了吳應熊。因為他知道吳應熊來見他之目的必在於其父之事。而他自己從皇帝下旨裁軍之後,便在等待著一場好戲,而且鰲拜的內心深處比較傾向於吳三桂。這倒不是鰲拜支援吳三桂反清復明,而出於權力平衡,自己好從中漁利的角度來考慮的。
吳應熊說:“吳某拜見大人,實在無物能孝敬你,只有字畫一副,略表寸心,請大人笑納!”
鰲拜接過字畫,一邊展開,一邊說:“駙馬爺不是外人,何必客氣。”當他見到是陶淵明的真跡時,頓時眉飛色舞地念出聲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真是好字!人說陶公之草書,是得羲之之逸體,今日一見,果然如此。老夫真是大飽眼福!有此珍品相贈,駙馬還說無物,令老夫慚愧也。”說著,便一邊收拾字畫,一邊叫看茶。
吳應熊略視一週,見鰲拜的書房之中掛有橫幅:“慎終如始。”此語出自《老子》道德篇。其意是謹慎從事而始終不渝。吳應熊心中便有些往下沉。若如此幅所言,鰲拜身上是無懈可擊也!而洪承疇為何說攻擊之點在鰲拜身上呢?想到此處,吳應熊靈機一動,問:“此條幅是鰲公所書?”
鰲拜笑著反問:“以駙馬之見呢?”鰲拜以攻為守。
吳應熊說:“此字工工整整,字如其文,必是鰲公所書!”吳應熊意在試探。
鰲拜笑道:“駙馬爺慧眼,令老夫折服!”
吳應熊說:“鰲公為何以此為銘?吳某想來想去,不得要領。”吳應熊見鰲拜滴水不漏,只有開門見山地打探虛實了。
鰲拜哈哈大笑:“此是老夫之遊戲,駙馬爺何必較真!”鰲拜本意便想與吳三桂相互依存,但他礙於滿漢之分,一直不敢輕舉妄動。如今見吳應熊親自登門,並一再試探,他便不好再拒之,恐怕失之交臂。
吳應熊聽了,心裡便踏實了。同時,也深深地佩服洪承疇,他笑著問:“此段時間,不知鰲公是否繁忙?”
鰲拜知道他在刺探實質性的問題了,於是說:“忙是忙了些,不過沒忙出頭緒。”鰲拜之意是,他們雖然正在研究吳三桂之事,但還沒有個結果。
吳應熊自然知道鰲拜話中之意,心中大喜。同時再問:“不知可否有吳某幫得上忙的地方?”
鰲拜笑道:“不用駙馬爺費神!”同時,他心中在罵道:你小子乳臭未乾,怎麼插得上手?即使你插得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