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當初,她私奔離家,也經歷相當多困難。
「南,」佐藤先生說,「妳父親,從來沒有和我講過這位友子女士的事,所以,我沒辦法代替他回答,不過,我可以告訴你我自己的過去。」
兩人繞過庭園,眼前是一大片排滿大石頭的開闊空地。說明上寫著,這本來是名古屋城的本丸御殿,在大戰中,遭美軍轟炸,與天守閣一起化為灰燼,只留下石頭地基。如今名古屋城的大小天守閣已經以鋼筋水泥重建,但本丸御殿還保持被轟平的樣子。
「我在臺灣時,隸屬於空軍的維修廠,到了大戰末期,美軍大舉空襲,我記得那天我維修過的飛機一架架起飛,我不顧危險觀戰,只見飛機一架接一架的掉了下來,」佐藤冷靜的說,接著苦笑道:「過了一會兒我才發現,原來落下來的全都是我方的飛機。」
「戰後很久,我看了一些書,才知道在美軍大空襲臺灣後不久,就發動了進攻菲律賓的作戰,打起雷伊泰灣海戰,那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佐藤老人說,「對我來說,我維修過的飛機一架架出動了,去支援海軍作戰,其中,有一些是『神風特攻』機,不論如何,它們都沒有回來。那時候,我就感覺我們要戰敗了。」
「終戰以後,我們被國民黨士兵押送,『引揚』回國,」佐藤老人回過頭來,「南,妳只看了信,可能以為妳父親只是搭免費渡輪回國,要搭不搭是可以自己決定的,但並非如此。」佐藤緩緩說道,「當年,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政府規定滯留臺灣的日本軍民,除了少數他們想留用的技術人員以外,都要強制遣返,而且,當年國民黨士兵身分檢查相當嚴格,臺灣人其實不可能混上船。」除非是已經入了日本籍的配偶。
若是這樣的話,那友子女士希望能登船,也只是終將破滅的幻想而已了,慄原南心想,又或是,明知不可能,卻抱著總還是要試一試的心情呢?
「遣返的日本人上船時,身上只能攜帶隨身物品,和一千日圓,其餘在臺灣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